特别怕冷的症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尤其在冬季,大多为人体正常反应。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温,保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一般可以缓解怕冷的症状。
此外,部分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低血压、疟疾、更年期综合征,也可能出现特别怕冷的表现,患者应明确原因后进行处理。
1、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身体产热较少,气温较低时,可出现特别怕冷的表现,还伴随易疲劳、体重增加、便秘等现象,可口服甲状腺片、左甲状腺素治疗;
2、贫血:患者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能力降低,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从而出现代谢功能障碍,产热减少,可出现特别怕冷的表现,常伴有头昏、耳鸣、心慌气短、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脸色苍白的症状。
对于贫血需要确定病因后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补充右旋糖酐铁,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应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3、低血压:血压较低时机体的灌注血液减少,此时机体会收缩周围血管,也可出现特别怕冷的表现,常伴有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的症状。
患者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以减少低血压发作。低血压发作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可以静脉输注林格氏液、血制品。
此外可应用盐酸米多君等血管紧张素进行升压治疗;
4、疟疾:一般较少出现,疟疾以反复寒战、高热、头痛、出汗为主要表现,出现寒战时需要注意保暖,出汗时应及时用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衣被,以免受凉,可选用快速高效的抗疟药,如青蒿琥酯;
5、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人群也可出现特别怕冷的表现,主要是因为雌激素分泌减少,对血管的循环作用减弱,导致微血管血液循环不良,此阶段月经周期的间隔时间延长,出血时间缩短,伴有思想不易集中、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药物干预,注意放松心情、适当运动即可;
6、植物神经紊乱:由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引起,可表现为特别怕冷、头晕、心慌等症状。
患者可向心理医生求助,改善精神状态,也可以使用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物,调节神经功能,平时应适当锻炼身体、避免过度劳累。
标签: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