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气功养生,养生气功的介绍

气功养生,养生气功的介绍

2023-06-19 05:20:56 编辑:join 浏览量:603

气功养生,养生气功的介绍

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辟谷”。

“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

气功养生

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1. 放松功

本功可作为练好其他各种气功的基础功夫。健康者练此功,能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对体弱多病者来说,更是理想的康复手段。放松功属于静功,易学易练,不易出偏,它是从意念和身体放松为主的新功种。在练习方法上是吸气时意守要放松的部位,呼气时意念离开意守的部位,同时默念“松”字,体验松感。在姿势方面,初练功者,用仰卧或靠坐;练功熟练者,可在站桩和行动时练习放松。在呼吸上,一般用自然呼吸。

2.内养功

是刘贵珍先生整理总结而成,已成为气功的主要功种之一。本功注重调息,对呼吸的要求较为严格,并配合默念字句以诱导入静,从而将调整呼吸与入静意守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特点。内养功锻炼一般先由卧式开始,坐卧式可互相配合,也可单独应用。内养功的呼吸法较为复杂,要求呼吸、停顿、舌动、默念字句四种动作相互配合。呼吸要力求自然,尽量保持深、长、细、匀,不要憋气,以防出偏。在意守时,应自然做到似守非守。意识不可过于集中,但也不可无意去守。

3.强壮功

此方是著名气功师刘贵珍先生吸取了民间功法以及释、道、儒各家功法的精华,综合整理而成,其特点基本上与内养功相同,属于静功,只在呼吸和姿势方面有其特色,如盘膝坐及站桩等。其作用可以概括为:养气壮力、健身防病、延年益寿。

4. 保健功

是一种由外及内的功法,它是以练功者用自己的双手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按摩为主,辅以呼吸和意念活动的保健按摩疗法。本功简便易行,作用平缓,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对颜面五官的保护和美容,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孙思邈说:“可以使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毛润泽,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5.五行掌

是五台山传下来的养生祛病功法,其特点是三调并用。动静兼练、刚柔相济、虚实变换、松紧相辅、运动全面。五行掌包括预备活动和推、拓、扑、捏、摸五种功法,可根据病症或根据四季养生,选练相应功法,也可按顺序全套练习。具体功法如下:

①功前预备活动。宽衣松带,全身放松;轻轻叩齿36次,舌在口内搅动36次;分3次吞津,以意念送至脐下丹田处;以手指梳头数次,双掌相对搓热,然后干洗面36次。

②推法。属木,与肝相应,默念“嘘”字。站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下垂,屈腕,掌心向上,指尖相对,靠近小腹;以鼻缓缓吸气,意念暗示清气从两足大趾沿大腿内侧的肝经上升至两胁;与此同时,两手如托物状,缓缓上移,至胸前与肩平行时吸气尽;随呼气默念嘘字,暗示浊气尽出,清气由两胁沿肝经降至足大趾;同时反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随呼气双手缓缓向左前方推出,左脚随之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呈弓步,重心在前屈的左腿上,右腿伸直;至呼气尽时反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向下收回至小腹前,同样伸左腿屈右膝,重心后移至右腿上,再开始吸气,如此反复5~10次,收回左腿;再换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并重复5~10次。做推法时,动作宜缓慢,配合柔和自然的呼吸,目光注视双手,屈腕稍用力

气功养生,使指尖有麻酥酥的得气感,意念暗示气血沿肝经循行路线升降,吸气时大趾微微上翘,容易得气。

③拓法。属火,与心相应,默念“呵”字。预备姿势及动作基本同推法,但吸气时暗示清气从小指内侧沿心经路线至胸中;呼气时默念“呵”字,暗示浊气尽出,清气沿心经散至小指,同时,推出的双掌如拓碑贴状,由左向右缓缓移动,至呼气尽时,直腰双腿下蹲,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双手向下收至小腹前;再开始吸气如初,并重复5~10次;收回左腿,再出右腿,从右向左拓,也重复5~10次。做拓法呼气时,除默念“呵”字外,要意守掌心“劳宫”穴和小指尖内侧的。“少冲”穴,并使手指伸直用力上翘,以产生酥麻的气感,腰要正直,躯干随双手左右升降做圆运动。

④抃法。属土,与脾相应,默念“呼”字。预备姿势同推法;随吸气左腿屈膝,尽量上抬大腿,足尖向下,暗示清气从足大趾内侧沿腿内侧的脾经上升至腹部;同时左手屈时,掌心向上,五指并拢自然微曲,以肘为轴,从小腹右侧向上,向左划弧运动,至与视线平时,吸气尽,掌心转向面部;随呼气默念“呼”字,暗示浊气尽出,清气沿大腿内侧的脾经下降;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左掌转向前方,向左。向下划圆,降至小腹前,又反掌向上,叠于右手背下;再吸气时,换右手右腿,动作同开始,如此交替地做5~10次,再后退做5~10次。做抃法时,手、眼、头、腿、呼吸、意念要配合好。

1.调息、调身、调心

控制意识活动, 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屈时屈腕如抱球状,两目半闭凝视鼻端,然后调息,意守丹田,此所谓“三圆式站桩”。

坐,有自由式和盘膝式两种:自由式,选适当高度之椅。凳或床,双脚踏地而坐,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仰掌叠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睁,视鼻端,或双手合掌如佛,目半睁视指端。盘膝坐,有单盘膝、双盘膝和自然盘膝。单盘膝是将一侧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双盘膝是先将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两小腿交叉,两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盘膝是两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两足压在大腿下。上身姿势皆同自由式。行功应备软垫,两腿发麻时,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卧,适于病弱或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以右侧卧位为佳,头稍向前。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处,手心按腹。腿的姿势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劳作时,根据工作的性质,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劳姿势,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实质是时时处处都可意守丹田练丹功;其二是指导引、太极拳等各家各派的动功功法,其姿势动作五花八门,学者应选其一种,认真实行。

总之,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求。

著名气功师刘贵珍认为,练习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

气功养生

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每次练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标签:气功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16008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