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谋士徐庶设计多次击败曹军,曹操非常震惊,想让徐庶为己所用,即便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让他为刘备效力。此时程庶为曹操献上一计:劫持徐庶的母亲到许都,让人模仿徐庶母亲的字迹写信让徐庶来许都,曹操依计行事,徐庶果然中计。 徐庶幼年丧父,他和弟弟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不久之前,他的弟弟又去世了,他投靠刘备以后,家里只剩下老母亲一个人孤苦伶仃,为人至孝的徐庶得知母亲被劫持,又收到她的来信,方寸大乱下也不细想,就向刘备辞行想去找母亲。刘备虽然很舍不得徐庶离开,但是为了成全徐庶孝心还是尊重了徐庶的选择,为徐庶送行之时,与徐庶挥泪告别。 徐庶刚刚离开刘备视线不久,突然折返回来见刘备,刘备以为徐庶是改变了心意,非常高兴地迎接徐庶。原来他是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向刘备推荐了比他更有才华的诸葛亮,并且建议刘备亲自去拜访他,这就是 元直走马荐诸葛 的故事。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三分虚,那么 “走马荐诸葛” 的故事又有几分虚实呢? 历史上的徐庶的确推荐了诸葛亮,也的确离开刘备投靠了曹操,但是具体细节就和《三国演义》描述的不一样了。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称: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但是,历史上的徐庶并非离开刘备之时推荐了诸葛亮,徐庶的母亲也并非被曹操劫持。 《三国演义》有一个明显的漏洞,既然徐庶为人至孝,徐庶投靠刘备以后,为什么不带着母亲离开呢?历史上徐庶投靠刘备之时,已经把他的母亲接到身边了。只是后来刘备兵败,徐庶与其母亲失散,这才被曹操擒获。这时候的诸葛亮已经被刘备邀请出山,也就是说徐庶在推荐诸葛亮以后依然留在刘备身边一段时间过,并非临别之时才推荐诸葛亮。徐庶对刘备说失去了母亲导致他方寸大乱,已经无法辅佐刘备,这才辞别刘备投靠曹操。 不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有一点记载是相通的,那就是徐庶投靠曹操以后,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又不想与好友诸葛亮为敌,并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也因此仅仅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也因此留下了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的歇后语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志 其实 元直走马荐诸葛 的故事,只是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为了突出曹操的阴险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和刘备的仁义,这才给曹操安插了一个 “挟徐母以令徐庶” 的罪名。不过刘备的仁义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知道徐庶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却依然让他离开,可见刘备的仁义。而徐庶宁愿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也不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更令人动容,以徐庶的才能,假如一直留在刘备身边,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他的离开,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标签: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