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刘十三的悦来阅好第五期:落花生
阅读,是一种享受
阅读是集中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探究于一体的思维过程。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部佳作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落花生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作品吧:
作品:落花生
作者:许地山
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于是举家搬迁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
落花生
悦读佳句:
(1)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有了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2)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议花生
作品精读:
(1)《落花生》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花生
(2)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收获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则写得简略。文章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表达手法解析:
文章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脉络清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花生比喻人,阐明了做人的道理;
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写的事物:通过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来认识花生本身的特点。
花生,有着默默奉献的精神
阅读情怀: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学。”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落花生
END…
下一期,想让十三与您分享哪些美文佳作呢?欢迎在评论区给十三留言。
标签:许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