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核电事故,事故发生的时候,由于连续爆炸引发大火,导致400倍广岛原子弹高能辐射物质被释放到大气层中,事故前后导致八万人死亡,十三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折磨。三十公里地区的十多万民众被迫疏散,事故中心点至今更是寸草不生、荒无人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距今已有三十多年,现在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今天再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不论是从它建造初衷,施工建造过程,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当时苏联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到处都有问题。
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说一说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建造初期,美苏军备竞赛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美国搞什么苏联也要搞,而且还要搞得比美国更好。为了对抗美国,苏联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用在导弹、太空和海军上。在民用方面的资金已经捉襟见肘,国家也不能没有电,核电站还是要搞的,该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上,经验有限,设计上只能马马虎虎。工期短,施工上只能凑合。没有钱,材料上只能偷工减料。国家着急用电,安检也只能走走过场。
由于四十多年前的苏联在核工业方面技术水平远不如今天成熟,再加上美苏军备竞赛中,苏联操之过急的心态,使核电站在设计建造的时候非常仓促,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从设计建造到投入运行。要知道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和运营的核电站于1985年开始建造,1994年才投入运行,中间花了九年时间。同时期发生核泄漏事故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从1968年开始建造,到两个反应堆完全启动,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相比之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从1973年开始建造,到1977年投入使用,苏联只花了四年,在这种情况下完工必然存在很多隐患。虽然谈不上豆腐渣工程,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从设计到施工,从安检到运行到处都是隐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军备竞赛最激烈的时候,面对苏联的57000多辆坦克,5000多架先进战机,440万常规兵力,另外还有五万枚核弹头,美国深感不安。为了能够应对苏联随时可能发动的闪电袭击。1983年,也就事故发生的三年前,刚刚上任两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提出“六百艘舰艇”军事计划,想要通过新建六百艘军舰组成至少二十支航母战斗群来包围从阿拉斯加到夏威夷和美国东海岸的重要军港,并且将核动力普及到所有舰船。
虽然当时苏联海陆空军事实力已经十分恐怖,但相较于以攻击性为主的美国海军,苏联海军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战略防御姿态,所以美国“六百艘军舰”计划对苏联的刺激非常大。此时,苏联坐不住了。
当时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核工业发展重点照顾对象。如果美国发射导弹,甚至是核弹攻击,正在运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会引发核电站反应堆爆炸,一旦核电站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苏联政府提出要测试在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的情况下,如何让满负荷工作的核电站快速自动停止运行,关闭核反应堆。虽然当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已经相安无事运行好多年,但是由于种种隐患的存在,这一系列测试直接导致后来核爆炸发生。
除了核电站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外,在进行测试过程中还暴露了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一点是对安全隐患缺乏重视 : 当时这一系列测试来得很突然。据了解,整个核电站从上到下连演练都没有,万一发生意外,该怎样预警,如何疏散当地人群,如何动员军队等。这些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突然要求值班人员进行这样测试。在发生爆炸后,由于没有应急预案,导致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使用错误处理方式,加重了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爆炸发生后,周围的人急忙给消防队打电话求助,消防员来了后也是很勇敢,直接冲到离核反应堆几米的地方开始灭火。当时没人知道,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水去救火,这些水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然后往地下渗透,进一步污染地下水,然后被成千上万的人喝进了肚子里,扩大了受放射性疾病的人群。而这第一批冲进去救火的消防员大部分也很快死去,着实让人痛心。
第二点是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之间严重的矛盾分歧: 在一篇分析事故发生具体细节的报纸中提到,要将一个满负荷运行的核电站停止核反应堆活动,需要把里面的燃料棒取出来,没有燃料棒和反应堆就会停止工作。但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里面有一千多根燃料棒,该怎么取呢?是把这一千多根燃料棒一次全取出来,还是分批次取?关于这点,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存在巨大的分歧,一天到晚为这个事情吵来吵去,最终也没达成一致。
第三点是人员素质不足和安全意识缺乏: 当时在核电站工作的很多员工都缺乏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据各方披露,在发生爆炸当天,甚至有部分操作人员完全是新手,这样危险的测试怎么能让新手来处理呢?而且对当天测试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导致在测试开始后,所有燃料棒都取出来后。由于核反应堆停止工作,整个核电站输出功率下降到零,导致反应堆没有自然降温,冷却水就停止供应。最终因为反应堆里温度过高发生爆炸,当场就有两人死亡,其余在场的三十多人也在一周内相继死亡。
对于这起事故,苏联做法也很让人气愤。首先苏联在一开始对这起事故采取隐瞒态度。核爆炸事故发生后,各种有关灾难的报告陆续被递交到政府高层,最后传到当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手里。戈尔巴乔夫忧心忡忡,急忙召见专家,了解可能发生最糟糕的情况,以及救援措施。比如说会不会像原子弹爆炸那样,有成千上万人死亡,核辐射面积扩散等。科学家却有意瞒报事件的严重性,大有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政府也没有在第一时间隔离周边地区,撤离附近城市居民。
切尔诺贝利四万多居民在爆炸发生后也完全没有要逃离的意思。等到政府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时候,尽管人们还没有表现出受核辐射影响的明显症状,但为时已晚。
在国际上苏联也是在第一时间选择隐瞒事情真相。在核爆炸发生后,苏联并没有通知周边国家,而是任由大量放射性物质飘散到苏联邻国。苏联不说话,但邻国也不是傻子,这些核辐射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却能被仪器侦测到。
瑞典核监测机构第一个探测到最近空气中核辐射指标突然猛涨好几倍,一定是哪儿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经过一番调查,是苏联境内某地。于是瑞典政府紧急联系苏联,苏联自然是打着试图隐瞒的态度。随着核辐射的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都监测到空气中核辐射指标的异常,也都发现这些核辐射污染物的来源是苏联方向,于是纷纷质问苏联。
起初苏联还想隐瞒,时间一长,纸包不住火。在周边邻国强大的压力下,苏联终于在事故发生后的第十八天才正式对外公布真相。最终经过大半年的时间,苏联先是用直升机吊沙袋往反应堆上掩埋,最后造了一个巨大的混凝土石棺把核反应堆堵死。期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没有什么效果。
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仍是人类生活的禁区。切尔诺贝利事故不但让苏联人员和经济上受到很大创伤,更引起了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和质疑,同时也间接导致苏联解体。三年后苏联解体,当初引起切尔诺贝利停机测试的美国“六百艘军舰”计划,也因苏联解体不了了之。
标签:核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