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想象力,感受音乐欢乐的旋律,体会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身体律动、模仿声音、小组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受力。
【知识与技能】
熟悉音乐作品的旋律,能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认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难点】能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谈论家中宠物趣事,吸引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创设情境,课堂上来了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宠物,顺势导入本课《口哨与小狗》。
(二)初步感知
1.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随意身体律动。
2.再次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提出问题:你觉得乐曲中都有谁?(生:小狗、人在吹口哨……)
3.聆听小狗叫声部分:
(1)提出问题: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提出问题: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生:吹口哨。)
(2)教师邀请同学吹口哨。(谁会吹口哨?)
(3)教师总结: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吹口哨这种形式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
(三)分段赏析
1.身体律动小游戏。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为乐曲分段。
(1)分段欣赏,提出问题: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2次)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
(2)教师总结: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
2.聆听第一乐段,跟随教师做动作,理解歌曲结构。教师讲解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两次分别用2个三角形表示,教师出示动作摆手表示三角形位置。两段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教师用伸懒腰的动作手势来表示一下,学生跟随做。
3.聆听第二乐段,老师总结: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用相同动作表示重复部分。
(1)教师带领学生找出乐曲重复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并提出问题: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
(2)教师根据学生答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四个竖线。
4.聆听第三乐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段,自己尝试第三段的动作。
教师总结: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为乐曲编故事,并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展示,师评互评。
(五)小结作业
今天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同学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课下学生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下节课给大家介绍一下。
以上是《长江之歌 》教案,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学科教案设计,请查看中公教师网-教案模板频道。
中公教育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标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