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乌梅

乌梅

2023-08-22 02:00:31 编辑:join 浏览量:591

乌梅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5月间采摘将成熟的绿色果实(青梅),按大小分开,分别炕焙,火力不宜过大,温度保持在40℃左右。

当梅子焙至六成干时,须上下翻动(勿翻破表皮),使其干燥均匀。一般炕焙2~3昼夜,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焙后再焖2~3天,待变成黑色即成。

目录1.乌梅的作用与功效2.乌梅的宜食宜忌人群3.来月经时吃乌梅好吗 4.乌梅泡水喝的禁忌5.去皱纹最好的方法-喝杯麦冬乌梅茶

1乌梅的作用与功效

1、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

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2、止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而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

但对实证要慎用。

3、止泻

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

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4、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蛔虫得酸则伏,用乌梅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可治疗胆道或肠道蛔虫引发的腹痛、呕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乌梅可软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而疗足跟痛。

取乌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左右(药液可重复加热使用)。

5、止血

乌梅炒炭可疗便血、崩漏属虚证者。

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重用炒乌梅至30克配人参、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粮等煎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者,在辨证方中加入乌梅炭、蝉蜕各6~10克功效显著,这与实验证明乌梅可助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质的能力等功能有关。

2乌梅的宜食宜忌人群

宜食

适宜虚热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缩性胃炎胃酸过少者)

,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肠炎之人食用;适宜孕妇妊娠恶阻者食用;适宜胆道蛔虫者食用。适宜夏季与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汤饮料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

《随息居饮食谱》:“梅,酸温,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

《本草新编》:“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忌食

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

宜忌

有实邪者忌服。

《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

《本草经疏》:

“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得配本草》:“疟痢初起者禁用。”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损齿,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经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之。”

《药品化义》:“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脯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3来月经时吃乌梅好吗

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吃乌梅,乌梅是酸性水果,酸性具有收敛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经血量少,颜色也会发深。

乌梅的营养价值

乌梅是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没有成熟的果实,其中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糖类、谷甾醇、维生素C等成份,具有非常理想的抗菌的作用。

然后乌梅做的乌梅汁,气味很香,味道更是酸甜可口,在烦躁的时候可以多喝一点,有生津去火的功效,是这炎热的夏季必备的饮品。

来月经时吃乌梅好吗 乌梅的食用禁忌有哪些.jpg

因为乌梅含有留醇、维生素E、维生素B族、维生素C、苹果酸,柠檬酸、铁、磷等。

其味酸、性混,有健脾和胃,补养肝肾之功效。

解毒。“三毒”即食之毒、血之毒、水之毒。

在浸渍乌梅时常要加一些紫苏叶。乌梅加紫苏叶后具有强大的杀菌、解毒能力。乌梅中还含有提高肝胆解毒能力的微量苦味酸,能使胆囊收缩,促使胆汁分泌,且能抗蛋白过敏。

当人剧烈运动或劳动后,人体肌肉内堆积了大量的乳酸等代谢废物,而使人感到疲劳、乏力,乌梅可以有效地分解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焦性葡萄糖酸等,从而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恢复体力。

4乌梅泡水喝的禁忌

乌梅泡水喝的禁忌

乌梅深受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不错的祛病治疗作用。

古时候,乌梅就已经被中医所注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材。

中医方面认为,乌梅主下气,在身体出现四肢疼痛、烦躁、恶肉以及青黑痣的情况,将乌梅泡水喝都能起的非常不错的效果。

虽然乌梅服用之后对于身体具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但是并不能够一年四季都生产。

所以,很多人为了能够更好的保存乌梅,就将这种水果加工制作成为各种形态,特别是乌梅干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仅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也可以用来泡水喝。

乌梅泡水喝的工程非常的简单,只需要将新鲜并且已经成熟的乌梅洗干净,然后小火烘干,冷却之后进行第二次的烘烤,反复进行三次就可以了。最后之作出来的乌梅干进行保存,千万不能够受潮了。

平时想要将乌梅泡水喝的时候取出来,然后用开水冲泡几分钟,等到淡黄色出现之后就可以服用了。

不过,虽然乌梅泡水喝之后对于身体具有比较多的好处,但女性分娩前后、月经期间以及小孩都是不适合服用的。具体的乌梅泡水喝的禁忌如下:

1、小孩不适合服用乌梅:这是因为孩子的身体处于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时间点,肠胃功能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来说身体以及肠胃的抵抗力比较差,如果说大量的服用了乌梅,这种酸性物质会腐蚀肠胃,不利于身体健康。

2、女性在月经期间以及分娩前后需要慎用:在我国的中医名著之中就有记载,女性格在月经期间以及分娩前后服用乌梅,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在刮痧以及祛痘之后都是不能够服用乌梅的。

3、平时服用乌梅需适量:专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节制的服用乌梅,很容易损害我们的牙齿,同时身体中也会上火,导致咳嗽痰多,不利于身体健康。

4、感冒发热的患者使用乌梅需慎重:对于感冒患者来说,特别是那些伴随有咳嗽痰多症状的缓缓,千万不要服用乌梅。

除此之外,患有肠炎的朋友也最好不要服用乌梅,避免病情加重。

乌梅泡水喝的做法

顾名思义,乌梅泡水喝也就是乌梅汤的主要材料就是乌梅,不过想要获得最好的效果我们也应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陈皮还有甘草,如果有条件加入一些山楂是最好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准备一些糖,这样所有的原料就齐全了。

我们需要将除了糖之外的所有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十分钟,然后取出沥干水分,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干燥的材料浸开,在熬煮的时候药效能够更加容易的出来。

然后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其中包括了冰糖,然后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大约二十分钟之后汤水的颜色就会变黑,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了。

关掉火取出过滤后的汤水,这样一份乌梅汤就做好了。

另外,无论的冷热的乌梅汤都是可以服用的,这对于身体都有好处的。

不过夏天的天气比较炎热,所以我们可以将以及煮好的乌梅汤进行冰镇后服用,这样更加的凉爽解暑的效果也更好。

乌梅汤中加入了多种中药材,所以得到的汤水中拥有这些药材的药性,服用之后对身体好处多多。平时偶尔服用一次酸梅汤,对于身体有着大大的好处。

乌梅还有陈皮中都是含有一定的酸性,所以适合一些肠道中胃酸比较少,平时容易出现积食以及消化不了的患者服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消化同时还能够调理肠胃健康。

经过繁忙的工作之后晚上回到家已经感觉到非常疲倦了,这个时候喝上一杯乌梅汤,能够有效的消除疲倦。在夏天的时候服用酸梅汤,还能够清热解暑,除此之外醉酒的时候喝乌梅汤能够解酒。

总而言之,服用乌梅汤对于身体好处多多。

但是在服用的时候也需要特别的注意,乌梅汤不能够大量的服用,长期服用也最好不要,否则容易损伤健康。

5去皱纹最好的方法-喝杯麦冬乌梅茶

皱纹出现,跟身体里水分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20岁以后,人的皮肤和汗腺开始收拢,皮层开始变薄,保持水分的功能开始下降,因此,如果不及时饮水以补充因排汗、排尿等造成的水分流失,皮肤就会干燥,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皱纹,严重时皱纹会加深、加粗。

正因如此,很多皮肤科医生在讲到肌肤护理的时候都会强调补水的重要性。

我讲课的时候遇到很多人,她们总觉得渴,总喝水,但是仍旧感到口干,同时皮肤也是干燥的,脸上一看就不水灵,即便还年轻,即便每天进行面部补水,仍旧因为缺水有细小皱纹。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通常会先嘱咐她们检查自己是否有血糖问题,如果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可能很早就会患糖尿病。

口渴是糖尿病发病时的典型症状,有的人误认为是天气干燥所致而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至于拖延了诊治时间。

如果血糖没问题,再看看她们是真的缺水,还是缺少将喝进去的水合理利用的能力。

后者比较多见,尤其是身体一向虚弱的女性,她们的皮肤养护其实更应该是身体养护,局部补水只是表面功夫,皱纹、粗糙还是避免不了。

这种情况大都是因为阴虚,推荐用麦冬乌梅茶来调理一下。否则,如果不先将“阴”补足,口渴和皮肤干燥也解决不了。

麦冬乌梅茶制作起来比较方便,准备麦冬100克,乌梅30克,蜂蜜适量。先将麦冬、乌梅洗净后装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即可。每日随意冷饮。

此方载于《必效方》。麦冬性寒味甘苦,清心除烦,养阴生津。乌梅性温味酸,收敛生津。中医有“酸甘化阴”的理论,也就是说,乌梅的酸味和麦冬的甘味配合在一起,可以转化为阴液,这个阴液上荣到面部就可以解决皮肤缺水的问题。

平时体质阴虚的人可以常饮这种饮料,另外,在春日千燥的时候,很多人脸上容易干燥,也可适量饮用麦冬乌梅茶。

问如果您还有以上相关问题,可以点击这里免费咨询。

标签:乌梅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28139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