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简称叫《心经》,它一直是我国众所周知的佛教经典,作为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其中蕴藏的智慧浩瀚如海,其中第一句说到的“五蕴皆空”。那“五蕴”你是否知道是指的什么吗?
“蕴“之一字,是古代巴利语的音译字,是“聚积”“合和”的意思,佛教认为一切的事物均由“五蕴”聚积而成。古时的佛教,在对人生现象作说明时,就必须涉及到人或其身心现象为何物的问题,对此佛教提出了五蕴理论,作为物质世界中,个体事物身体和心理现象组成的一种理论。
五蕴分别是什么?
佛教中把色、受、想、行、识这种,合称为“五蕴“。这五种蕴里,只有”色“是面对物质所提出的观点,其他另外四种均是对精神心理的观点。
色蕴: 色是代表物质世界中,那些客观存在的所有物质。而其中色蕴中又指出了构成物质的四种因素,也就是地、水、火、风。这四种因素又是佛教常道“四大皆空“里的四大。 受蕴: 受有苦、乐、舍三种,与六识、六尘相应,被称为六受身。主要是指人在接触物在时所生的感受与情感。 想蕴: 想即是思想、思考、分析的意思,与六尘相应,所产生六想。它是我们在接触事物时,产生感觉后所进行思考分析时所得到的表象解释。 行蕴: 行蕴就很好理解了,它是除了色受想识外,我们因对事物认知而产行的一切行为。 识蕴: 是来说人的意识作用,也就是心的作用。佛教中把人能识知、了知的所有现象都归纳到“心”这个概念中。而所有“心”的产生,都是有目标的,如果没有目标,心就不会生起。
当知道了五蕴是哪些后,我们在说看看“五蕴“其意义何在?
之前说到,五蕴为构成我们的存在,这样来说 “我“也只是五蕴的聚合体,并非是独立于世间的个体,客观来讲”我“并不存在,而我们常有各种烦恼痛苦,也正是因为我们不懂”五蕴“而把自己当作真实不变的独立体了。
最后,如果想要研习佛学,“五蕴“是需要深入下去的,上面只是一善行说的简单解释,一切还需要诸位每日精进!
标签:五蕴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