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东北榛蘑,不仅仅是小鸡炖蘑菇的最佳食材,更是天然的宝器

东北榛蘑,不仅仅是小鸡炖蘑菇的最佳食材,更是天然的宝器

2023-07-19 12:12:31 编辑:join 浏览量:622

东北榛蘑,不仅仅是小鸡炖蘑菇的最佳食材,更是天然的宝器

东北榛蘑

榛蘑是东北林区的特产,一种常见的山货,每年只有10天左右的采摘期,晒干后香味浓郁。东北家常菜小鸡炖蘑菇用的就是榛蘑。从小兴安岭到长白山,冰天雪地里我们奔波了900多公里,就为了一锅质朴天然、接着地气的小鸡炖蘑菇。

守虎山

1月8日,是三九第一天。早上气温降到了零下40摄氏度以下,冰雾弥漫,空气中的水分冻成了冰粒悬浮在空中。村庄、街道、山冈都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室外就像一个天然大冷库,一开门就会涌进屋内一阵白烟。

此前一天,我们从哈尔滨乘了5小时汽车向北赶到了林都伊春。再由伊春向北,乘2小时的汽车赶到小兴安岭的腹地——汤旺河。此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榛蘑。因为海拔比较高,汤旺河是伊春最冷的一个区域。小兴安岭由西向东穿过,红松、落叶松、冷杉、樟子松、白桦、杨树、椴树、柞树、枫桦、色木、黑桦、榆树……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从汤旺河林业局再向北乘车40分钟,我们来到了守虎山林场。汤旺河林业局建于1958年,下属十几个林场,守虎山习惯上被称为八场。穿越林场的公路直通嘉荫县,嘉荫对面跨过黑龙江就是俄罗斯。“禁伐”后,当年的喧嚣的林场公路归于沉寂。我们的司机16岁开始开大挂车运木材。“那时候放倒的都是大树,一辆车只能拉三棵。”他说。

守虎山林场北边有个小商店,老板一边嗑瓜子一边告诉我们,薛万青家应该还有榛蘑。她打了个电话确认后,转身对我们说:“去吧,下了坡向左转,他在路边等着你们呢。40元一斤啊。”

53岁的薛万青看起来比实际更苍老,身材不高,但很敦实,张嘴笑笑,牙已经掉了好几个。他站在雪地里,戴着厚厚的皮帽子,双手拢在袖子中,嘴里冒着白烟。“是收榛蘑的吧,我家剩的不多了。”薛万青说。

我们和薛万青回家,他拿出一个编织袋,解开后立刻散发出强烈的菌香,还掺杂着一股浓郁的松木的味道。深黄色风干的榛蘑装了半袋子,大约三四十斤。这是薛万青去年秋天在山上采摘的,他说:“如果没人收,再过几天到春节前,这些就都给亲戚朋友们分掉做年货了。”

晒干的榛蘑样子不好看,颜色像秋天枯黄的树叶,菌伞缩得很小,直径有三四厘米,还有些破碎,不过香气很足。当薛万青知道我们并不是山货商贩,而是来考察榛蘑时,他看着外面厚厚的积雪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啊,应该八九月份来,那时候正好上山采摘。现在什么都看不到,而且正是最冷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在灶台间费力地生火。空气仿佛被凝冻住,气压很低,烟囱里的烟都冒不出去。

薛万青夫妻都是林场职工。他的父亲是黑龙江双城人,1957年跟着建设大军开发小兴安岭,落户在了汤旺河的新青林场。薛万青后来在林场的砖瓦厂工作,妻子在板材厂。后来这两家工厂效益不好倒闭,他们又被分配到了守虎山林场。现在妻子已经退休,他虽在上班,但林场也因为“禁伐”没多少活干,每年也只有一个月给林场种树,抚育林木。其他时间,他要么出去打工,要么上山采山货。

薛万青答应带我们上山去看看,顺便可以拣点柴回来。林区居民取暖做饭都靠柴火,所以捡柴是件日常工作。薛万青家的院子有半亩大,但房子很小只有20平方米左右,两间小屋,再加一间厨房。这样的设计,某种意义上也是出于减少供暖面积的考虑,即使如此,他们一家每年也要烧上5垛柴火,每垛4米长1米高2尺宽。

山上有捡柴火的小路,林子里的雪很厚,蹚进去至少没到膝盖,再深一点的地方有大腿根深。如果不小心踩到雪窝,能把人陷进去。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果要去一些更深的地方,为避免下陷就往往要在雪坡上滚过去。四野望去,树木高耸,山林茂密,树叶大多掉光,只有红松还披着暗绿色的针叶。冰雾逐渐散去,阳光透过枝杈洒下来,被茫茫雪原反射着耀眼的白光。冬天的树林里,视野更加通透,看得更远。时间长了,我们眉毛和嘴边的围巾上都挂了一层霜。

薛万青指着路边1米多高的灌木说:“这些是榛柴稞,榛蘑喜欢长在这下面。还有就是长在一些采伐四五年后的树根部。”新鲜的榛蘑颜色和晒干的差不多。榛柴稞可以结榛子,但实际结果的年份并不多。因为小兴安岭的榛柴稞每年在5月份开花,这时候往往冷空气活跃,如果降温形成霜冻,花就枯萎了,当年就不会结榛子。

薛万青说,榛蘑的产量并不稳定,依赖于当年的气候。雨水要适中,水太大容易腐烂,水太少缺少潮湿环境也无法生长。伏天时候要有太阳晒到,帮助增温。在小兴安岭地区,一般在每年的8月20日左右就可以采榛蘑了。它生长期只有一周,总共的采摘时间也只有10天左右。所以,最忙的时候,都要全家出动,早上4点钟上山,天黑了才下来。

东北最知名的蘑菇菜当属小鸡炖蘑菇,家家都会做。所用的蘑菇就是榛蘑

榛蘑采回来后,一般要穿成串,在两天内晾干,否则就容易烂掉。所以天气预报很重要,如果预报未来两天有雨,干脆不要上山了,采回来也晒不干。通常15~16斤鲜榛蘑才能晒出一斤干的。“差不多这样一桶鲜榛蘑才能出一斤干榛蘑”,薛万青指着一个半米高的塑料桶说。

了榛蘑,山上可以采的蘑菇很多,还有元蘑、猴头菌、鸡腿菇等。其中野生的鸡腿菇价值最高。按照薛万青的说法,鸡腿菇的生长条件很苛刻,不是哪里都能采到的。金矿开采出的毛砂倾倒在山坡上,四五年后砂上长出一层青苔,鸡腿菇就长在毛砂的青苔上。干的鸡腿菇每斤可以卖到250元,鲜的可以卖150元。

在守虎山林场,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木耳,路边堆着装满锯末的麻袋。现在正是忙的时候,要把锯末装进菌袋里,帮人干活一天可以赚90~100元。以前薛万青家没种过木耳,他觉得这个事“太磨叽”,工序多而繁琐。他更喜欢在山上干活,无论捡柴火还是采山货,都更干脆,无非是跑几天出身汗而已。

而今年薛万青也开始尝试种木耳了,因为生病的弟弟来投靠他,家里又多了张嘴。到了秋天,他还需要跑更多的山头,采回更多蘑菇山货。

东北榛蘑

榛蘑又名蜜环菌、蜜色环蕈、蜜蘑、栎蘑、根索蕈、根腐蕈,口蘑科。这种蘑菇分布广泛,除了沙漠、高山和冻土外,几乎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在我国东北林区,因森林茂密,人迹罕至,无工业污染,所出产的榛蘑个大,柄粗,肉厚,味美,带有强烈的菌香。它也是东北人家最常见的一种食物。

有趣的是,榛蘑常与野生天麻共生。榛蘑可以为原球菌长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利用这种共生关系,可以提高人工培育天麻的数量和质量。在东北,榛蘑常见于灌木榛柴稞下,一丛丛生长,外形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棕褐色。

事实上,榛蘑菌丝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强,不论是针叶树或阔叶树,还是枯木、倒木或活树根部都能生长良好。

东北林区是我国野生食用菌的重要产区之一,可食用的总菌种超过了150种,其中榛蘑和元蘑、猴头蘑被人们称作东北“三大蘑”。

元蘑生于榆、椴等阔叶树腐木上,秋末天气转寒时生长的数量反而更多,所以又称冻蘑。猴头蘑生长在森林树木上,菌体上生有白色细软的肉刺,干后形似猴头因而得名,其实它更像刺猬,所以又名刺猬蘑。相比较而言,猴头蘑更加珍贵。在市场上,大如拳头的猴头蘑多为人工栽培,野生猴头蘑要小得多,只比鸡蛋大一些。

露水河

离开伊春,我们向南前往吉林长白山西北麓的露水河林业局,继续榛蘑之旅。冬天路面冰雪覆盖,班车也减少了一些,集中上午和中午发车。由于没有买到直达车票,我们只有从长春绕道白山市,再转车到露水河。900多公里的路,竟然走了两天。

长白山下永青林场的董玉平每年都会进山采榛蘑,最多时可以采到600斤,少时也能收获150斤

露水河因生产刨花板而小有名气。区内重峦叠嶂,绵延起伏,木材储蓄量大,是吉林省重要木材产地,有“长白林海”之称。这里也是我国重要的红松保护区,有亚洲最大的红松母树林。林业局下属8个林场,永青林场是其中之一。

由于实行了房屋改造,永青林场的人都搬到了镇上住。只有已经退休的董玉平还留守在村里。人越走越多,去年他还可以在小卖部找人打麻将,而今年冬天只能窝在家看电视。不离开的原因,是要照顾储藏在菜窖里过冬的20箱蜜蜂。退休后,他的精力都用在养蜂和采山货上了。榛蘑每年都会采。最多的时候,他可以采到600斤的新鲜榛蘑,少的时候也能收获150斤。

采山货也要讲农时,董玉平对节气记得很清楚。每年白露后,9月7日到10日可以开采榛蘑。算起来比更寒冷的小兴安岭地区要晚上半个月到20天,每年也只有这10天的采摘期。榛蘑采完后,到了9月20日左右正好可以采摘元蘑。采元蘑也要一个星期,之后天气就冷了,山上开始下霜上冻。一个漫长的冬天如期而至。

不过近几年元蘑的产量不如以前。因为元蘑主要生长在放倒的椴树、榆树上。这些年采伐量少,山上放倒的树木少,连大棵的枝杈都少。所以元蘑的生长缺乏相应的环境。

董玉平还记得,1978年他和朋友上山采人参,3天一共采了21棵野山参,拿到抚松县城的国营收购站卖了300多元,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他最喜欢的,还是去山上打猎。打猎最好在秋天,树叶落下而雪还没下的时候,几个人带上猎枪,拉上10条猎狗。猎物是野猪、狍子、野鸡、松鸡。90年代国家实施禁猎,猎枪被收走,打猎也就停止了。

天空飘着小雪,我们和董玉平沿着林场的采伐作业线向山上走。路有十余米宽,足够通行运输木材的大型挂车。两边是寂静的森林,笔直的红松枝头压着面包般的大雪块,耳边松涛如海浪般呼啸,雪地里能发现狐狸细小的脚印,树上突然惊起一只灰色的松鸡,振翅而飞,打落一阵细雪。

这条路董玉平走了40多年,对各种树木植物如数家珍:“这是花丽棒子。这是红皮臭,是一种云杉。这是臭松也叫冷杉。披着绿针叶的是红松,我们吃的松子就是红松结的。这是水曲柳,很硬,是一种好木材。那棵是椴树,还有柞树,小棵的是水桃、山梨、糖李子、臭李子……软枣也叫小猕猴桃,是一种藤类的植物,缠在枫树上的就好吃,而缠在核桃树上的就不好吃。”林子里红松最多,很多都是200年以上的树龄。

每年4月中旬,长白山的早春时节,山上四五十种的灌木、杂木陆续开花。董玉平的蜜蜂可以去采第一茬的花蜜。7月初椴树开花,这20天的花期是真正采蜜的时节。长白山出产的椴树蜜,葡萄糖含量高,很容易结晶,带有浓郁的椴树花香味,又称“吉林白蜜”。

1970年董玉平来到永青林场工作,2006年退休,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离开这片大雪覆盖的森林。他的工作是开绞盘机。深山里的大树被放倒砍掉枝杈后,由履带拖拉机拖到山上的装车场,董玉平就用绞盘机把十几米长的树木吊起放到大挂车上,沿着采伐线运出山外。林场工人们早上四五点钟就上山了,一直干到晚上甚至深夜。“那个时候最多的就是‘会战’,一年到头各种名目的‘会战’都排不完。”董玉平说。

在那个辉煌时代,林场工人被称作“林大头”。董玉平开始工作时工资有50多元,而地方的普通公务员只有36元,商店学徒才18元。进入90年代,山里轰鸣的油锯停歇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相继实施,树木重新成为山林的主人。传统的林业也开始衰落,80年代露水河林业局有1.8万多人,现在只有3000多人。

山给林区人的回报也不一样了。以前是木材,现在是山货。在琳琅满目的山货中,榛蘑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春不如一秋忙

张龙贵恐怕是露水河最早做山货生意的人。起初他在镇上收购废铜烂铁,80年代后开始收购贩卖各种山货,从山菜、松子、蘑菇、药材到名贵的野山参。他家门上写着收购山货的名称,他说起山货来兴致盎然:“一年四季山上都有好东西可以采。即使冬天,有的树上会有一层干的青苔,那也是一种药材。”

每年3月,山的阳坡的雪开始融化,这时在化得快些的树根、枯草根、平地上出现星星点点的小雪窝。小雪窝中有点点金黄色的小花,这就是冰凌花。这个时令可以采集的还有木灵芝,木灵芝往往生在杉木上,或者生在树腐朽的部位。冰凌花和木灵芝都是中药材,木灵芝还可以做工艺品。

春深的时候,是采山的第一个忙季。最先采的是蒲公英。蒲公英很多,而且要不了走多远的路,就可在边缘的田野里、小路边采到。蒲公英洗净后,蘸些用鸡蛋(或用瘦猪肉)炸熟的酱就可食用,人吃不了还可以喂鸡。在蒲公英之后,山野菜种类更多了,如黄瓜香、蕨菜、刺老芽(龙牙楤木的嫩芽)、老山芹、猴子腿(绿茎菜)、牛毛广(薇菜)等。这些野菜对时令的要求很严格,采集时间约从5月中旬开始,至6月初结束。黄瓜香和刺老芽一般都生长在山间的平地上;老山芹则生长在林中的小河边。

进入6月份,夏季的采山就开始了。最早熟的是灯笼果,那种小灌木的叶儿和樱桃差不多。很快,臭李子也熟了,那一串一串的黑色小果,样子和葡萄差不多。吃起来甜甜的。山坡的草丛中多的是金针菜,老远就能望见一片一片的金黄,鲜时可以清炒,也可以用来炸酱还可以晒干后久存。

夏天雨水多起来的时候,每次雨后,就能采到榆黄蘑。这是一种生在腐朽的榆树或桦树上的真菌植物,蘑菇顶的大小和梅花差不多,颜色金黄,蘑菇的背面和腿,却是雪白的。与其他蘑菇不同。榆黄蘑通常吃鲜的,晒干后就失去了一些味道,所以也更珍贵一些。比榆黄蘑稍晚的是猴头蘑。它生在柞树上。它的颜色如雪如霜,洁白似玉,细细的,柔软的纤维像绒毛一样相结着长在一起。猴头成双成对生长,在林中如果发现一个,就必然在它的对面还有另一个。

秋天到来,是采山的又一个大忙季节。林区有句俗话——“三春不如一秋忙”。秋初成熟的野果子有草莓、都柿、山葡萄、剌玫果;坚果有松塔、榛子、山核桃等;真菌植物有元蘑、榛蘑、草蘑。野果子的发现,往往遇到就是一片,一次就可以采上几斤。如果采松塔,走进红松林就可以了,一棵树采的果实,恐怕一次都很难带走。采榛子,就走进榛树丛,遇到一片,就够了。采核桃,也是这样。核桃成熟的时候,一般是攀到树上,你用力一摇,就落在地上一片。

秋天采山,要一直延续到霜花飘落。这时候,采山也可以说是拣山。这时不是用手摘,而是在地上拣。因为,这时的许多果实如松塔、核桃、榛子等都落在地上了。

张龙贵说他最初主要收购山野菜,如刺老芽、牛毛广等,运到延边或大连后再出口到日本、韩国。收的蘑菇也多,常见的有榛蘑、元蘑、榆黄蘑;更珍贵的则是羊肚菌和松茸,产量很少。现在他主要收山里的野生药材,春天的元胡、贝母,夏天的天麻、猪苓,秋天的党参、黄芪、五味子、刺五加、枸杞等。

这些年山货的价格也一路上涨,牛毛广从最初了1元多钱一斤涨到了35~40元一斤,最常见的榛蘑、元蘑从每斤三四元涨到了40元。采山也逐渐成为一些林区人的主业。有资本的人可以承包一片红松林打松子,没钱的也可以按季采时令的山珍和药材。如果运气好,“抬”出一棵老山参,就能赚上几千上万元。

小鸡怎么炖蘑菇

找到好的榛蘑,就一定要吃一次东北代表菜——小鸡炖蘑菇。

我国用蘑菇做菜历史悠久。北魏《齐民要术》上已有详细的“鱼菌法”和“菰菌鱼羹”的做法。唐代冯贽的《云仙杂记》上记述:“齐文宣帝凌虚宴,取香菌以供品味,出于石首、铜官等处,有铜钉菌、分丝菌。”《东京梦华录》多处记述了北宋开封的酒楼饭馆用蘑菇做的菜,如“虾蕈”“鸡蕈”之类。

在东北最知名的蘑菇菜,当属小鸡炖蘑菇,家家都会做。有句俗话说:“姑爷领进门,小鸡吓掉魂。”姑爷上门,丈母娘心里高兴,一定要做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小鸡炖蘑菇。小鸡用的是自家养的公鸡,蘑菇就是榛蘑。小鸡炖蘑菇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能够让鸡肉和蘑菇两种食材相互帮衬,相得益彰。鸡肉吸收了蘑菇的菌香,多了一层清新的山林气息;而榛蘑水发后与鸡肉同炖,吸收了肉汁的醇厚。

不过今天要吃上一锅地道的小鸡炖蘑菇还颇有难度,主要困难在于“小鸡”不好找了。“小鸡”也是成年的鸡,而不是童子鸡。东北人家一般把家养的鹅叫“大鹅”,“小鸡”是相对于“大鹅”而言的。每年开春,家家户户买来小鸡,喂以玉米、豆饼、菜叶。到了11月下雪后,留下母鸡下蛋,公鸡一般都杀掉吃肉。当年的公鸡大的能长到2斤,小的有1斤半。这种家养小鸡在市场上要卖到150元以上,还要在酒店要提前预订才能吃到。

我们到露水河的时候已经是1月中旬了,农家的小鸡一般都已经宰杀吃掉了。最后张龙贵的女婿张洪斌请我们吃饭。他是体育老师,妻子开了家本地餐厅,由他给我们安排了一锅地道的小鸡炖蘑菇,喝的酒是五味子泡本地小烧。

吃到嘴里,鸡肉丰腴细腻,菌香突出,汁浓味厚,既有农家自然质朴的滋味,又有清新的山野气。“这种7个月左右的笨鸡最好,再大一些肉质就有点老了,不适合炖着吃,太小又没滋味。”张洪斌说。林区的小鸡炖蘑菇,很少有放粉条的。因为放了粉条,虽然头一顿很好吃,但剩下第二顿很硬。而且粉条吸收汤水,剩下的鸡肉蘑菇就太干了,影响口感和味道。

按照张龙贵的说法,早年间小鸡炖蘑菇一直是用元蘑。榛蘑的用途小,只是在做豆腐脑的卤汁里放榛蘑提味,熬好后还要把榛蘑捞出来。可能是因为榛蘑的杆太柴像木头渣子,吃起来如同嚼蜡。时间上,用元蘑炖鸡要用两三个小时,而榛蘑一个小时就够了。近20年来,榛蘑逐渐取代了元蘑,成为小鸡炖蘑菇的主角。为了比较两者的差异,我们特意尝试了一下元蘑炖鸡,其差别在于用榛蘑则菌香更强,而元蘑的肉厚味美,口感更佳。用榛蘑,重点在吃鸡;用元蘑,香味虽稍逊,但鸡和蘑的味道都能兼顾。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喜欢。

标签:榛蘑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21773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