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其实众生皆苦,没有谁能一直活得轻松如意。娑婆世界就是这样,娑婆又叫“堪忍”,虽然苦,但是人们还能忍受,并能苦中作乐。“娑婆”也代表着遗憾,没有遗憾,给大家再多的幸福,恐怕也感觉不到。人生无常、法无定法,喜忧参半,没有谁能逃得过。《法华经》里也说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一定要赶快念佛求往生。
师父曾经告诉我,你记住,凡是今生投生人道的,他都带得有自身的业,有业所以有轮回,有业障就会有痛苦烦恼,而学佛修行就是为了消业、断烦恼,解脱轮回。所以,世上众生,业力或大或小,致使苦深苦浅。但是,虽然众生很苦,但是人身难得,若能今生珍惜法身慧命,学佛修行,成得正果,解脱轮回,便是最大的福报。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承受着不同的苦乐。年纪越来越大,经历的事多了,你就会发现人生有太多的无常,尤其是人人都要面对的“生老病死”这个大问题,出生对于世间人来说是喜事,但也意味着苦难的开始。每个人也都要经历老去、生病和死亡这个阶段。生命在旺盛的时候,人们不会想着痛苦的来临。可是,终究逃不过这一关。所以,佛说要“了生死”,看淡生死,才得解脱。
每个人面对生死问题,都会避之不及,其实这才是我们最要紧需要解决的问题。修行修什么?修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心。心不妄动,不会被各种无常所苦恼,看破、放下,才是真正的觉悟解脱。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若能放下,即得大自在。
“爱别离”,人有七情六欲,人都是依靠感情而活,父母子女的亲情、夫妻之间的爱情,兄弟姐妹之情等等,不论哪种感情,如果看得过重,一旦失去,就会有很大的痛苦和折磨。人的感情过重,心中挂碍牵绊太深,就很容易被其所困。所以要看淡,缘来时要珍惜感恩,缘去莫强求,一切顺遂因缘,才能免受其苦。
怨长久,人的心里不要有恨,即使别人伤你伤得很深,我们要明白,这首先是自己的业,是自己逃避不了的命运,不要急着抱怨,当需忏悔。懂得反省自我,才是觉悟的开始。为什么不要生恨呢?
恨是结怨气增恶缘,心中的恨多了,各种负能量和障碍就会找上门来,这样自己的苦就更多了,心苦是人最大的苦。所以,懂得放过,是放过他人,亦是善待自己、保护自己。“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彼此伤过,恶缘尽了,就各自散去,并祝对方安好。
“求不得”很苦,许多人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对欲望的满足,认为只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才会快乐,但许多时候,人生总是不如意的,越想得到什么,越难得到,于是深感折磨、深感其苦。其实我们应明白的是,这世上的东西结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本就是空相,执着,钱财易流散;执着名利,名利到头一场空。
如果我们非常想得到的东西,总是得不到,就要懂得放手。费很大劲得来或得不到的东西,压根就不属于你,不要和自己较劲、和自己过不去。人要学会知足,才能快乐。人的福报是守恒的,老天爷不可能什么都让你得到,人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该放下的要放下,该释然的要释然,不要攀缘。
“放不下”之苦,人的心里装了太多的苦,也就尝不到甜了。人这一生坎坷无数,实在是不容易,该放下就要放下,拿的起放的下才是大智慧,佛门里有句话叫“提起千斤重,放下二两轻”,过去的是杂念,未来的是妄想,人生要活在当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你若心净,则无处不是极乐世界?
人生苦且短暂,成住坏空、生灭变幻,所以要珍惜并好好修行,幸福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人生多有不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一份好的心态,自会有好的人生。“万般皆苦,只可自渡”,希望天下人活得都好。南无阿弥陀佛。
标签: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