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心理的晴雨表,能显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也能传达我们的所思所想。
然而人们对情绪的认识有许多误区。
对此,我们综合国内外研究,从情绪的八大传言说起。
1.音乐让人心情变好
错。这取决于听什么样的音乐。
研究表明,莫扎特的音乐可让人情绪好转,而悲伤的音乐,如《辛德勒名单》却让情绪明显变糟。
2.某些食物可化解悲愤
对。橄榄油和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改善情绪。
人们不开心时会吃一些高热量食物,这可能是对身体的“自然奖励”。
3.和陌生人交流能改善情绪
对。即使是和陌生人的简短交流,也能改善情绪。
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希望给陌生人留下好印象,顺带让自己产生了好情绪。
4.心情好时更信任他人
对。研究还表明,人在情绪不好时,对人对事常抱着怀疑态度。
因此,情绪坏的人更不容易上当。
5.情绪会传染
对。研究表明,人们可以从幸福的人身上“感染”到快乐,而压抑的环境使人更容易抑郁。
6.年纪越大情绪越坏
错。事实上,人们通常越老越乐观。因为他们意识到时日无多,会有意无意地专注于积极想法。
7.戒烟会让人沮丧
错。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发现,吸烟者一旦戒烟成功,心情会比以前更好。而那些一直试图戒烟却未能如愿的人,情绪才会变得更糟。
8.心情好时更容易迷信
对。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心情好时更容易盲从盲信。因为快乐的人更倾向于跟随自己的直觉,而直觉往往是非理性的。
人的情绪虽然可以传染,但是想要传染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想着去影响着身边的那个人,但其实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要相处一段时间以后才能传染自己的情绪。
情绪传染,又叫情绪感染,也称群体性癔病,即癔症的集体发病或流行性癔症,则是癔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一些常在一起生活的群体中,如学校、寺院、相对封闭或集中的工厂,以及其他公众场所。
最初有一人出现癔症发作,周围目睹者的精神受到感应,相继发生类似症状。
由于对这类疾病的性质不了解,常在这一群体中引起广泛的紧张恐惧情绪。在相互暗示和自我暗示的影响下,使癔症在短期内爆发流行。不过大多历时短暂,表现形似。
心理学上也有情绪传染以及能量互动,可这种互动效应是非常微弱的。
举个例子,心理学上有“吸引力法则”:“无论是桌子、椅子等有形的物体,还是思想、情绪等无形的东西,都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组成的。
比如一排音叉,当你敲响其中一个音叉让其发出清脆的高调乐声,没多久,其他的音叉也会发出同样高调的乐声,它们的声音会互相应和,产生共鸣,甚至愈来愈大声。”
可这个影响是微弱的,平时很多人都是感觉不到的,凭借敏感的仪器,才能观测到。
所以,心理“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是朝夕就能达到明显状态的,而需要长时间的影响、熏染。
普通心理学定义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
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生物学定义
亦称情动。一般把情感中象愤怒、悲哀、恐惧等这种暂短地、急剧地发生的强烈的情感称为情绪。也包含那种即使程度不强,但相同征候反复呈现的状态或一般情感状态。情绪在产生心理上的体验的同时,在有关内脏器官的变化上完全是生理现象的表现。与情绪相伴随的行为依据种而采取同一的方式,这一点是先天的反应方式。在比较行为学中,对各式各样的种的情绪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它的机构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情绪中也有象不安、希望由于经验而习得的成分,从比较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与先天的行为方式相反的学习的影响。根据最新研究,情绪可能是由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完成的,这个功能系统可能包括下丘脑、边缘叶、丘脑核团等,丘脑核团是获得情绪的核心结构,丘脑中存在一种叫丘觉的遗传结构,有一种丘觉是产生情绪体验的。
生活中有没有心情好的时候,比如看到什么都开心,什么都是美好的?而有时候又会厌恶一切,哪儿都会得罪你?有时候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倾泻而至不受控制?有时候恐惧得很,就像被电击到一样全身战栗?
有时候忧思就像扯不断的线缠绕着你,挥之不去?这些都是情绪的表现,都是情绪的内容。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
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
再把它们细分还有很多,基本包括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所有,比如通俗的七情六欲,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标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