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2023-08-22 17:04:46 编辑:join 浏览量:604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1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呢

学业强迫症,当你和好友出去一起玩时,总会不由的强迫着提醒自己还有很多未完的功课。

考前失眠症,当你面临大考时,晚上总会左思右想不能入睡。

压力型抑郁症,当你想到有很多做不完的功课使你分身乏术时,你会感觉身体乏力,这是早期抑郁症的表现。

人格分裂症,当你面对和无数学友竞争时,你会告诉自己要出人头地,实力不济时,你会不由的使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目的,但在自己的心中却是非常的矛盾。这时的你已经走在人格分裂症的路上了。

2心理疾病的表现

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应激事件是指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

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

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1.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2.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3.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4.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

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5.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

①社交恐怖

②旷野恐怖

③动物恐怖

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6.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总是和别人说毛线,喜欢发白眼,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为心身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

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

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肠溃并气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经失调、阳痿、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所表现的心理疾病

这类疾病又有三种不同类型:

⑴大脑机能发育不全时所表现的心理异常,如智力落后、智力迟滞等。

⑵大脑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心理疾玻脑震荡、脑挫伤、脑动脉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脑器质性损害,从而产生智力障碍,遗忘症、人格异常等表现。

⑶盲、聋、哑、跛等躯体缺陷时所发生的心理异常。

严重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是指人的整个心理机能的瓦解,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严重的损害,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患者基本个性的改变,并出现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分裂。

躁狂抑郁症是以原发性情感情绪障碍为临床表现,躁狂发作期言语明显增多,联想加快,观念飘忽,注意不集中,情绪极端高涨,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评价过高,行为轻率;抑郁发作期言语明显减少,感知迟钝,联想困难,思维迟缓,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心理疾病与呼吸

心理疾病是一种因为身体局部缺氧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人的潜意识可能控制着呼吸和人体部位的氧供应量。当人的意识层面压抑呼吸进而减少某部位的氧供应量时,人就出现了心理疾病所产生的反应。

3心理疾病的诱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很多都市白领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失落感会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

一项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压力过重的约占70%,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新生代几大病症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这一群体主要是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

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

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升官、买房后易得抑郁症

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

由于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当然就容易失望、失落。

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总是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高考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

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

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

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少男少女的七种不健康心理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

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人们的投资意识不断增强,但当长期的投入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

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

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

上述这些可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未必尽如人意。

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4心理疾病的前兆有哪些

1、幻觉

正常人在紧张时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确认后能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不能视为病态。

但是如果这种幻觉经常的出现,比如说看到了一些非正常的现象,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幻觉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2、自言自语

我们在心理压力过大时,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但是如果经常出现自言自语或者自笑时,那么请注意了,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3、妄想

妄想并不是白日梦,妄想是一种精神疾病的症状,比如说当我们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就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那么,你就要注意了。

上面所说的三个症状,一般来说患者出现后,都没有什么自知力,所以当你发现身边的家人或者朋友有上面的症状时,一定要鼓励引导他及时的就医。

4、疲劳感

当我们工作、学习太久时,就会有疲劳感。

一般来说因为学习工作所产生的疲劳感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休息和娱乐即可消除。但是如果长期的疲劳感无法恢复,那就需要注意了。

5、歇斯底里

当我们受到巨大的刺激时,我们会出现歇斯底里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多见于妇女儿童。但如果经常的出现歇斯底里的情绪,那么就不太正常了。

6、焦虑情绪

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但是非刺激性的焦虑就需要注意。

7、恐惧情绪

恐惧情绪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我们对一些事情都会有恐惧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对一些本来不会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对象出现恐惧,那就有恐惧症的倾向了。

8、疑病现象

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按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如果对医生的话表示怀疑,无法消除怀疑,那不排队有疑病症。

9、强迫心理

强迫心理一般来说是安全感不够的一种表现,有强迫心理的人都有完美主义。

偶尔的强迫行为与心理是正常的,但是频繁的强迫行为与心理,如反复思考一些是不是得罪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等情况,那么要小心自己是否患上了强迫症。

5如何应对心理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保持幸福感,有满足感,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协调,在工作学习中能正确对待压力积极主动,家庭关系和谐,睡眠正常,能及时调节自己消除疲劳,拥有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持续有压力感,并且感到压力不断加大难以解决,并且幸福感慢慢降低,情绪也有些波动,逐渐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那么你就开始处于心里不健康状态了。

这时大部分人都意识不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在无意识中倾向保持这种状态。

这与人们的认知水平有关,他们缺乏这方面的心理知识,更不知道心理问题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

发生了心理问题一部分人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得到缓解,而一部分人会慢性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最终极可能引发精神症状,导致大脑功能絮乱,破坏性的损害起社会功能。

一个人的心理疾病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与个人的身体素质、心理发展、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有关。

遗传因素我们无能为力,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可以有效地把一个人培养成认知正常,情绪稳定,人格统一,具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满足感与幸福感的人。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三者往往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

因此家庭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物质营养必须跟上,引导孩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提高身体素质;在个人的心理发展上,首先来自家庭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科学教育方式一定要跟上,这样个人将来才能对适应社会环境打好良好的基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必事事争强好胜,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与欲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对社会大众普及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在中小学有针对性对学生培训心理课程,增加大学心理院系的比例,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要必修基本的心理学科目;

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普及心理咨询岗位,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严格规范心理咨询市场;充分借鉴吸收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个人在认识到自己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寻求治疗,可以阅读学习一些心理学书籍改善自己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心理咨询,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切不可以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

标签:心理疾病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28291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