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6月1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
199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颁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扩展资料:
第一枚国徽
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是在沈阳第一机床厂制作完成的。
记者1950年9月30日前往沈阳市铁西区铸造博物馆采访,那里不仅有第一枚国徽的模型,还有一组蜡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铸造工人制作第一枚国徽时的情景。
1950年,国庆节前夕,制作新中国第一批国徽的任务下达到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现为大型徽章国徽制造厂),面对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在铸造车间组成了十几个人的专门任务小组。
国徽是由铝铸成的,在此之前,他们很少铸过铝件。更由于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设备短缺,铸造工作一开始就面临诸多困难。然而当想到由他们亲手制作的国徽将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悬挂在国家机关大楼时,工人师傅们心中涌动着无比的自豪。
没有化铝罐,就用其他罐代替,铸铝工艺不熟悉就一次次地摸索改进。第一批铸件不合格,他们没有灰心,积思广益,研究分析,重整旗鼓。为了保证铸件花纹饱满清晰,专门从大连和内蒙古运来砂子和砂型。为了克服铸件缩型的难题,他们用水加速铝件冷却。
那时,铸造车间彻夜灯火闪烁,人声鼎沸,很多工人吃住在车间,终于在1950年9月20日前完成了铸造国徽的任务,共铸造不同规格的国徽70枚。
参考资料来源:
标签: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