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近视

近视

2023-08-13 19:42:38 编辑:join 浏览量:560

近视

近视(myopia)是一种屈光不正,当眼睛调节放松时,平行于光轴进入眼睛的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不能形成清晰的像。这通常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可能是由角膜过度弯曲和(或)晶状体屈光力增加造成的。常表现为看远处景物模糊不清,看近的景物则比较清楚。

myopia

目不能远视、能近怯远症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与遗传因素有关

眼科

头部,眼

远视力模糊、夜盲、飞蚊症

病因不明

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眼底彩照、A超、裂隙灯检查、检眼镜检查

症状较重的近视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高度近视家长宜尽早保护儿童视力。

1、按近视程度分类 (1)轻度近视:-3.00D以内者。 (2)中度近视:-3.00~-6.00D者。 (3)高度近视:-6.00D以上者。 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是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而角膜和晶状体屈率在正常范围者。 (2)屈光性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而超出正常范围,但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者。 (3)混合性近视:是既有轴性近视又有屈光性近视者。 3、按调节作用参与的多少分类 (1)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是由视远时睫状肌调节未放松所致的近视。 (2)真性近视:睫状肌麻痹状态下仍存在的近视。 (3)混合性近视:是既有假性近视又有真性近视者。 4、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脉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视眼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人群都存在近视,我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亚洲国家近视发生率为70%~90%,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其中,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青少年是近视的好发人群。

近视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1、遗传因素 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 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 2、环境因素 (1)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2)户外活动缺乏: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 (3)不良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 (4)采光不佳:工作学习环境光线过强或过暗都可能增加眼部负担,造成近视的发生。 (5)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可能还包括营养、睡眠时间、微量元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

近视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远处视物模糊,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近视症状多还会逐步加重。患者可因近视导致的眼部结构变化出现其他相应症状,且症状的出现与近视类型有一定关联。

1、单纯性近视 患者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 2、病理性近视 此类近视患者近视度数通常较高,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

近视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高度近视者,可直接破坏视功能。主要原因为血供障碍、营养不良及组织变性等: 1、暗适应时间延长 高度近视眼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使暗适应时间相应延长 2、玻璃体异常 由于眼轴延长,玻璃体腔增大,促使玻璃体进行性变性,相继发生液化、混浊及后脱离。故常见主诉有飞蚊症,或表现有因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所引起的闪光感。玻璃体液化,正常网架结构破坏,留下空虚的光学间隙。原有薄纱样的纤维支架组织已不完整,时有点状、条状、块状或膜状混浊及飘浮物。眼球运动时,这些游离物飘动更为明显,后部玻璃体可发生脱离。 3、晶状体异常和晶状体脱位 发展的近视变性病变可诱发晶状体后极皮层混浊,形成白内障。亦可呈核性混浊,色棕黄,进展较慢。晶体摘除手术时及手术后的合并症较无近视眼者为多。近视合并晶状体脱位是比较常见的,其原因是由于眼球壁的扩张伸展形成晶状体悬韧带的伸展,甚至于断裂。晶状体因本身弹性变得近似球形,使屈光力增大,变成高度近视。实践证明也是如此,发现晶状体脱位或偏位,大多是高度近视患者。如果晶状体脱入前房,则可引起高度近视,如果脱入玻璃体内则可使屈光力显著减弱。 4、青光眼 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比例为正常人的6~8倍。而在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眼占46.9%。高度近视眼中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近视眼并发的青光眼常无明显症状。盲点出现较早,生理盲点较正常眼为大。眼内压多为轻度升高,平均为5.02kPa(37.74mmHg),房水流畅系数(c值)及房水流量较低,压畅比(Po/C)较高,前房较深,角膜曲率较大,巩膜硬度系数(E值)偏低。视盘边界模糊,色泽对比不明显。视盘凹陷多不典型,但杯盘比高于正常人,血管屈膝及移位现象亦多不明显。皮质类固醇诱发试验的阳性率较高。高度近视眼的眼球壁变薄,只有用压平眼压计测量时方可测得其眼内压,如用希厄次眼压计测量其结果偏低,且视功能降低往往被高度近视眼的病变所掩盖,病理性青光眼的视乳头凹陷易与近视眼的视乳头凹陷相混淆,故应注意避免误诊。 5、黄斑变性 即近视眼性脉络膜视网膜病,起初表现为视力减弱和视物变形,最终可导致中央视力的完全丧失。 6、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离 有研究表明,近视眼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10倍于其他人群。有时会伴有外伤史,但多数找不到诱发因素。变性的玻璃体与有退行性变或囊样变性的视网膜黏连,不断牵引视网膜而产生裂孔。同时液化的玻璃体可从裂孔或撕裂的视网膜中流出,致使视网膜脱离隆起。裂孔常见于视网膜变性多发的赤道部及周边部,尤为颞上象限。视网膜脱离之前常伴有闪光感,是由于玻璃体的网状结构牵拉视网膜所引起的视网膜刺激现象,继之视野发生缺损及中心视力下降。

1、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习惯性眯眼看、斜眼看、单眼看,要怀疑近视的可能; 2、伴持续、频繁双眼酸痛、视物模糊、头痛、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 3、伴眼前有黑影、好像蚊虫在眼前飞,要排查玻璃体病变; 4、伴看东西有重影,要排查是否合并散光; 5、伴视物变形,颜色辨不清,警惕黄斑病变; 6、眼前好像有黑幕遮挡等,要排查视网膜病变;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当出现持续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怀疑近视,应及早于眼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建议患者在就医前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就医前注意眼部卫生,不要化眼妆。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可携带相关包装。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看物体模糊的情况持续多久了? 2、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3、还有哪些症状不适?是否有眼前黑影、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 4、平时是否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 5、平时读写的姿势是怎样的? 6、亲属中是否有人患有近视?多少度? 7、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都接受过什么治疗? 8、有无其他眼部疾病史?有无眼部手术、外伤史?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我的情况严重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改善?需要配眼镜吗? 5、佩戴有框眼镜还是隐形眼镜好? 6、如果不戴眼镜视力会继续下滑吗? 7、戴眼镜会越戴度数越高吗? 8、平时都需要注意什么? 9、还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以初步了解视力下降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眼底彩照、A超、裂隙灯检查、检眼镜检查等。

1、A/B超检查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A/B超的检查,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 2、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的细微变化。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 3、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FFA为评估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标准化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新近发生的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鉴别诊断。

1、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常用的方式为视力检查表,视力检查应在中等光亮度下进行,检查室的光线应较暗为宜。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通过视力检查,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 2、眼底检查 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可明确患者眼底状况,有无近视造成的其他问题。 3、裂隙灯检查 通过裂隙灯仔细检查患者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 4、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 睫状肌麻痹验光即通常所说的散瞳验光,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建议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一定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确诊近视需要配镜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验光。 5、角膜曲率检查 儿童随年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呈递减趋势。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陡会导致屈光性近视或称曲率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因此,晶状体的屈光力及厚度也是需要定期观察的参数。 6、眼轴长度检查 发育期儿童的眼轴长度增长过快可能是向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眼轴长度检查可以较早发现儿童的近视征象,但检查中应考虑到伴随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 7、双眼视功能检查 对于有斜视或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应对其双眼单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 8、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 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 9、眼压与视野检查 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

近视的诊断较为明确,一般通过视力检查即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近视症状。但医生多还需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综合判断患者病情。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问诊,病史采集内容包括:视远物模糊表现;年龄及发病时间;性别;眼部及全身病史、手术史;近视家族史;用眼习惯及用眼环境;既往近视进展史;既往近视控制治疗史,有无验光配镜或手术。

1、散光 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该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平行光线经过规则散光眼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散光与近视的主要症状相似,均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视物疲劳等。严重的散光有时还会产生斜颈、头痛。 2、远视 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远视,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为虚焦点。典型的远视者,视远物看不清,视近物更不清晰。 3、屈光参差 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称为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差异不超过1.00D者称为生理性屈光参差。当双眼屈光差异超过1.00D者,就有可能会出现各种视觉问题。即屈光参差者在非矫正状态下双眼通过调节常使得一眼清晰聚焦,而另一眼则处于模糊状态。 4、老视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也就是我们日常所称的老花眼。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无论屈光状态如何,每个人均会发生老视。

眼科学界认为,对于多数人来说,矫正近视的首选仍然是配戴框架眼镜。此外,佩戴框架隐形眼镜、进行屈光手术也可达到治疗近视的效果。但建议在做手术之前,一定要权衡各方利弊。

1、框架眼镜 与其他近视干预方式相比,框架眼镜有许多优势,其容易适应,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具有无创性。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建议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比较公认的是,过矫会导致调节过度,加重近视发展,应当避免。单焦镜为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类型,对于调节存在问题的患者还有双焦镜、三焦镜和渐进镜等。 2、角膜接触镜 (1)软性接触镜: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无自理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和监护人的密切监督下使用。眼部有任何活动期急性炎症、全身有影响配戴的病变、过分神经质、个人卫生不良、依从性差而不能定期复查、对护理液过敏或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差者,应禁用或慎用。 (2)硬性接触镜(RGP):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应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癜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眼表活动性疾患或影响接触镜配戴的全身性疾病等应禁用。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环境中者、经常从事剧烈运动者等应慎用。 (3)角膜塑形镜(0K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在一般接触镜适应症与非适应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对于较高屈光度数等疑难病例的验配,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

一直以来,近视并无对症的用药。近年来,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与口服叶黄素是否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存在争议,暂无确切定论。虽然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有效性,但并未进入临床指南推荐。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病理性近视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使玻璃体腔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下降致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退。目前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实玻璃体腔内注射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对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的黄斑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安全有效,可明显提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叶黄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单纯性近视的手术治疗 (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对于年龄在18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2年以上,精神及心理健康、具备合理的摘镜愿望和合适的术后期望值者可以考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但在手术前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符合相应规定的角膜厚度、屈光度数及预设切削深度等条件方可进行手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主要分为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两类。 ①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的术式(SMILE)。 ②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是指以机械、化学或激光的方式去除角膜上皮,或者机械制作角膜上皮瓣后,在角膜前弹力层表面及其下角膜基质进行激光切削,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机械法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及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般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近视是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在前房或后房植入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2、病理性近视的手术治疗 (1)后巩膜加固术 该手术可以稳定眼轴,有效控制病理性近视的度数,改善或治疗病理性近视的眼底并发症。应用加固材料紧贴眼球后极部变薄的巩膜壁,使该区巩膜壁厚度及韧度增加,控制眼球扩张。 (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巩膜扣带术 适用于视网膜脱离不合并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脱离不合并后极部视网膜裂孔者,以及视网膜脱离不合并脉络膜脱离者。用于固定病理性近视患者脱离的视网膜。 (3)玻璃体切除手术 主要用于病理性近视患者并发黄斑裂孔的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联合或不联合冷凝,激光光凝术,单纯玻璃体腔注气术,玻璃体切除术伴或不伴内界膜剥离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或硅油填充术等。

1、激光光凝治疗 主要用于病理性近视患者,中高度近视伴周边视网膜裂孔、变性和(或)或玻璃体牵引,或对侧眼已出现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予以预防性视网膜激光治疗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2、光学动力治疗 病理性近视也可引起黄斑部的新生血管形成,光动力治疗对治疗病理性近视的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有一定疗效。

眼睛近视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近视患者除手术方式外,多不能治愈,患者一般需要终生进行视力矫正,但正常情况下,近视一般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1、近视可造成远处视物不清,给生活学习带来不便。高度近视患者无法从事驾驶车辆、飞机等多种工作,日常生活也受到影响。 2、近视程度较重者,可能并发视网膜病变会眼底损害,带来严重视力下降。 3、病理性近视可出现视网膜脱离、裂孔、黄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一般不能自愈。

近视患者通过配戴眼镜、手术等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治愈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预后与患者的病情相关。

近视患者选择合适的矫正镜片,一般不会过度影响日常生活,但患者仍需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近视持续发展,或造成并发症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1、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惜用目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姿势端正,眼与读物的距离保持30cm,切忌在乘车、走路或卧床时阅读。用眼1小时应闭眼休息或远跳10分钟。 2、学习与工作环境的光线要充足柔和,照明应无眩光或闪烁,黑板无反光,桌椅高度合适,勿在阳光直射或暗光下阅读。 3、定期检查视力,少儿患者应半年复查1次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对验光确切的近视患者,佩合适的眼镜可保持良好的视力及正常的调节。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跳水及剧烈运动,避免眼外伤,防止黄斑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1、眼镜保养 (1)戴上和摘下眼镜时要用双手扶好镜架臂; (2)摆放眼镜时不要镜面朝下,避免磨损最重要的镜片中心部分; (3)清洁镜片要用专用拭镜布或柔软的纸巾; (4)镜片上粘有灰尘或沙子时,应用水清洗后,再从内向外擦干。 2、角膜接触镜的保健 (1)连续戴用时间不宜过长。 (2)每日睡觉前应将角膜接触镜摘下清洁、消毒。正确取戴镜片,取下镜片置于专用的保存盒中,每天清洁1次。 (3)每次戴用前用专用消毒液清洗镜片。 (4)患有沙眼、结膜炎、慢性泪囊炎、角膜炎、青光眼、感冒、发热、过敏症等患者及女性月经期、少年儿童、老年人不宜佩戴,在风尘大、粉尘多的环境最好不戴。

饮食对近视患者的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部分食物中所含物质可能对于患者眼部有益,对于患者视力的保持能够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1、蛋白质、钙、磷是增强巩膜韧性的重要物质,对于控制近视有一定帮助,患者可多吃肉类、鱼、蛋、奶等。 2、含维生素A的食物,鸡蛋黄、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橘子、杏子、柿子等,对于患者的近视有一定帮助。

1、戒烟戒酒,避免其造成眼部刺激。 2、饮食过甜会可能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B,降低体内钙质,使眼球壁弹性减弱,眼球容易扩张,眼轴延长,导致近视。应当避免糖类等食物的过度摄入。

近年来,由于用眼压力增大、电子产品的普及等因素,我国近视率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日益严重。近视眼问题已成为困扰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视眼的预防需要考虑用眼习惯、户外活动、读写距离、采光照明、营养供给以及电子产品使用等多方面因素。 1、控制用眼距离,避免用眼距离<33cm,避免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45分钟。工作或阅读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阅读距离33cm; 身体距桌8cm; 手距笔尖3.33cm)”护眼原则,保持良好坐姿。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休息下眼睛。 2、增加户外活动,每天必须有2 h以上,或每周10 h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3、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4、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 5、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阶段学生每天8小时,成年人每天7 ~ 8小时(不宜少于每天6 小时)。 6、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躺着看书、玩手机,不在公交上看书、玩手机。 7、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 ~ 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 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使用有红光滤过功能的电子产品。

标签:近视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26358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