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盘点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盘点

2023-08-12 17:42:46 编辑:join 浏览量:576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盘点

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鲍勃·迪伦,颁奖词为他在伟大的美式歌谣的传统下,创造了全新的诗意表达。

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文学院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一百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产生了一百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都是文学界或者大点说是文化界的盛会。诺贝尔文学奖平均每年会产生一位获奖作家,但也有一些例外,例如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战争没有颁发,1904、1917、1966、1974年奖金由二人平分。今天小编将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整理出来,让我们一起向这些伟大的作家致敬吧!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新):鲍勃·迪伦

授奖词:他在伟大的美式歌谣的传统下,创造了全新的诗意表达。

作者简介: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年5月24日-),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唱作人,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成名于1960年代,并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歌曲,例如《答案在风中飘》(Blowing in The Wind)(或译为《随风而飘》等),成为在反战抗议和民权运动中被广泛传唱的曲目。直到今天(2011年),他仍然是非常有影响力非常受欢迎的艺人之一。他的歌词包含了政治抗议、社会评论、哲学和诗歌。除了在音乐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继承了美国传统的民谣、摇滚乐、乡村和蓝调音乐,甚至包括爵士和摇摆乐。

 ▶ 代表作:《像一块滚石》

作品简介:鲍勃·迪伦不仅称得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位语言大师(他是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音乐家)。本书出版以后,获得了如潮的好评:有媒体把它与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相提并论,也有媒体说它写作手法直追意识流大师普鲁斯特,更有媒体称迪伦为莎士比亚以来最伟大的英语作家。本书记录的不仅是作者发明创造和灵感迸发的辉煌时刻,还有那些意气消沉的时刻!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授奖辞: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作者简介: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1948年生于苏联斯坦尼斯拉夫(现为乌克兰的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白俄罗斯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2015年10月8日,因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二手时间》

作品简介:《二手时间》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授奖辞: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

作者简介: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 ),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莫迪亚诺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2014年10月9日19时,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暗店街》

作品简介:《暗店街》又译《寻我记》是法国作家莫迪亚诺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数年前因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他给私人侦探于特当了八年助理侦探后,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他通过种种线索搜集的许多片断,究竟是他的一生,还是他冒名顶替的另一个人的一生呢?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

授奖辞: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作者简介:艾丽丝·门罗(AliceMunro),加拿大女作家,被称为“现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1931年生于加拿大加拿大渥太华,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安静的城市度过,少女时代即开始写小说。门罗以短篇小说见长,截至2013年10月,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1968年,门罗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Dance of theHappy Shades),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其代表作有《好荫凉之舞》和《爱的进程》。有人称呼她是“当代的契诃夫”。门罗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总督奖,两次吉勒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笔会马拉穆德奖和美国全国书评人奖等。2009年,获得第三届布克国际奖。2013年10月10日,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爱丽丝·门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13位女性作家。

 ▶ 代表作:《逃离》

作品简介:《逃离》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的代表作,曾于2009年荣获布克国际奖。《逃离》全书共收录八篇作品,集中体现了爱丽丝·门罗的文学造诣。《逃离》可以被视为“概念小说集”,八个故事隐隐被一个概念、一种气质统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个故事并无隔离之感,气韵也并不被阻断,混在一起组成了长卷。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授奖词: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从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发表的《红高粱》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11年莫言凭借《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蛙》

作品简介: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授奖词:通过其凝练、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作者简介: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 ),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翻译家,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 代表作:《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作品简介:收录了诗人从1954年至今创作的《17首诗》《途中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等13部诗集近200首诗歌,囊括了特朗斯特朗姆迄今为止的所有作品,还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译者序言和作者创作于1993年的回忆文章。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授奖词:因为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作者简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略萨创作过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过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还从事过政治工作。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

  ▶ 代表作:《世界末日之战》

作品简介:《世界末日之战》是略萨第一部写秘鲁之外国家的作品,是在历史事实基础上进行的文学虚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热情激荡的一八九〇年的巴西形象---一个从君主制向共和制过渡的形象。”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

授奖辞: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作者简介: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蒂米什县一个农民家庭,村庄以德语为通用语言。1982年,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1987年与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现常居柏林。赫塔·米勒曾多次获德国的文学奖项,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低地》

作品简介:短篇小说集《低地》是赫塔·米勒的处女作,带有自传成分。小说集讲述了巴纳特施瓦本地区(主要居住着德裔罗马尼亚人)艰苦的农村生活。从孩子的视角反映了人们精神的狭隘和日常生活的残酷。小说经审查删节后,1982年在布加勒斯特出版。从《低地》开始,作者就运用一种独白的声音,诉说她在这片灰暗乡间成长的经历。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让·马·居·勒克莱齐奥

授奖辞: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

作者简介:勒克莱齐奥全名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1940- ),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当代法国文学的三颗明星。他作品中的最大特色是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兼容并蓄,这与他七岁时与家人前往非洲尼日利亚度过童年时光,随后前往英国读大学,最后回到家乡法国尼斯文学院深造的经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成为作家后周游世界的经历,更是使他深入了解了各种文化冲突,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这也直接催生了勒克莱奇奥对遁世题材作品的热衷。1963年,勒克莱奇奥在进修硕士学位期间,他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出版,当年即入围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并成功获得法国重要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一举成名。1980年,他的小说《沙漠》获得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1994年,勒克莱齐奥被法国著名文学月刊《读书》评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200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 代表作:《诉讼笔录》

作品简介:长篇小说《诉讼笔录》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在该作品中,主人公亚当·波洛被塑造成探求人类原始真善美的形象。在当下的社会,道德缺失,存在黑暗,人们迷失了思想的方向、得不到心灵的归宿。因此,亚当·波洛想要改变社会现实,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也就是他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斗争。《诉讼笔录》通过对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控诉和诉讼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揭示人类的生态本性和家园守望。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授奖辞: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的史诗性的女性经历。

作者简介:四十年来被尊为女权偶像人物的英国文学老祖母,与伍尔芙并称“双星”。 数次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布克奖提名。 1919年生于伊朗,幼年度过了一战后有如毒气弹下的生活。 十五岁因眼疾辍学,改以自修方式遍读文学,后来做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曾两次结婚并离异,1949年携幼子移居英国,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 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推出,作为极易引起争议的鸿篇巨制,成为其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最充分理由。

 ▶ 代表作:《金色笔记》

作品简介: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黑、红、黄、蓝四色笔记,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代表政治生活,黄色代表爱情生活,蓝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乱失重的灵魂。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性与知性。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下载文档

标签:诺贝尔文学奖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26116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