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在看诊的时候,遇到一个已经8岁了,还没有上学的孩子。经过询问得知,孩子是在3岁的时候,发现有经常眨眼、噘嘴、耸肩、耸鼻等的抽动,当时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由于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园其他的小朋友,就会给他起外号,一起笑话他。
孩子觉得自尊心受挫,从那以后,就说再也不要去幼儿园了。后来,每天也不出去玩了,天天就呆在家里,带着去游乐场也哭闹着不去。家人们也不想让孩子出去玩,受到周围小朋友的嘲笑,怕孩子受刺激,就默认了让孩子一直呆到家里、不出去的行为。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模仿动物的叫声、尖叫,经常突然剁脚,突然的跳跃。
后来病情加重之后,也想让孩子去上学,但是去了几天,因为会严重打扰上课纪律,影响其他同学,被老师建议:先带孩子去看病,不着急上学。之后,就再也没去过学校。
孩子的就医史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询问孩子的妈妈:孩子的病情已经5年了,这5年都怎么治疗的?
孩子妈妈回答我说,刚开始有抽动的现象时,其实大家都没有在意,觉得这是孩子自己在玩,是孩子故意的。
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之后,开始重视,就开始带孩子四处求医,去了很多地方,也看过心理医生,甚至试过所谓的偏方,后面连孩子都产生抗拒,一说要去看病就哭闹。
治疗好多年,一直没有好转,连孩子的爸爸都放弃了。孩子妈妈说,自己本身有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因为要经常带着孩子去看病,工作也没有了,孩子也没治好,自己感觉生活都没有希望了,曾经一度还想带着孩子自杀。
就诊过程
这个孩子的这些症状其实就是典型的抽动症,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查血、查尿之后,给孩子先开了一个月的中药,叮嘱家长一个月之后,再带着孩子来,再根据孩子的病情重新调整方子。
在没到一个月的时候,这位妈妈就给助理发*说,孩子眨眼的现象基本上缓解了,面部也不抽动了,也很少会出现尖叫的声音。
之后,到了一个月的时候,这位妈妈带着孩子来了,孩子确实症状有明显的好转,经过检查后,我又给孩子调整了药方,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妈妈的心情和状态,都比开始来的时候好很多。
关注抽动症
其实在孩子刚出现抽动的症状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带孩子去专业的医院就诊。一般在抽动症的首发是:摇头、眨眼、歪嘴等,随后就会随着颈部、肩部或者躯干部位逐步发展,眼部抽动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如频繁眨眼。再随着病情加重,就会出现复杂运动性抽动。主要表现为干咳、清嗓子、吸鼻子、尖叫等。
孩子得了抽动症之后,很多种因素都会加重抽动的症状,比如:焦虑、紧张、生气、惊吓、情绪低落、兴奋、疲劳等。
有的有抽动症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共患病,指的是同一个个体存在两种或者多种互相难分主次、缺乏必然因果的疾病。近年来,已经逐渐的认识到抽动症相联系的一些心理行为障碍疾病,其轻重程度不一,表现形式多样。
轻者表现为过度的敏感、躁动不安、容易被惹怒,重者则表现为强迫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睡眠障碍、学习困难,自伤行为等。这些共患病行为增加了疾病复杂性和严重性,可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有时候抽动行为已经好转,但是共患病严重,也会严重的影响抽动症的康复的效果。
专家介绍
王素梅: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弼臣传承工作站负责人、北京市“3+3”薪火传承刘弼臣名家研究室负责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及《中医儿科学》等诸多知名杂志编委,师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刘弼臣教授。
擅长治疗: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学习困难综合征、急(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难治性腹泻、过敏性紫癜、鼻炎、蛋白尿、遗尿症、儿童湿疹、腺样体肥大等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
主要成就:从事中医儿科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亲自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3项,参与课题6项,北京市中医局课题3项,北京市科委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目前在研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
主编著作4部,参编著作15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3篇。
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进步三等奖1次、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进步二等奖2次,并于201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王素梅名医工作室。
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6名,师承弟子毕业6人,在读3人。
标签: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