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开始并不为人注意。后来为徵求意见,作品逐渐在朋友间流传。当时在朝廷任刑部尚书的王士祯,又叫王渔洋,官位很高,文名也响,因是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和蒲松龄是邻县老乡,蒲松龄便把书稿也寄请他指正。开始,王渔洋看了数十篇,还提些意见,再寄还给蒲松龄。但后来他看这部作品写得太好了,很有些眼红,便提出愿以千金把书稿全部买去。
蒲松龄虽然穷困,但很有志气,不管王渔洋是朝廷重臣,更不问他出多少钱,就是不卖。蒲松龄还说:「此人尽管颇有学问,禀性风雅,但财主气太重了。我是土包子,跟他高攀不来!」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一五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一夜鹅毛大雪,把齐鲁大地变成了一个晶莹世界。这天下午,七十五岁高龄的蒲松龄,要家人把他的靠椅搬到窗前,好让他欣赏那冰清玉洁的银白世界。他举目四望了好一会儿,觉得有点累,便闭上眼睛休息,没想到他眼睛这一闭,就再也没有睁开。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依窗危坐辞世了。
蒲松龄虽然写出了旷世杰作,但因为贫穷和没有地位,生前没办法把自己心爱的作品变成印刷品。直至他去世五十年以后,《聊斋志异》才得以首次付梓,至於他的其他作品,则是一九五○年代后才广泛传播的。我们今天读到《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其他作品,从中获得极大审美愉悦时,真该为这些杰作居然没有散失而庆幸。
标签: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