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元宵节的主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
词牌名,原 唐 教坊(学校)曲,后用为词调。
40字,上下段格式相同,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的五言绝句诗相仿。
多抒怨抑之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亮上升到柳梢,与心上人相约在月下的黄昏。
黄昏:【戌时】又名日夕、日暮、 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 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 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 时至21时) 月上:一作“月到”。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然而今年元宵之夜,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心上人,相思之泪浸透了衣袖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 轻时的自己。
花市上灯火明亮如同白天一样。月儿从柳树梢上悄悄升起,你我相约此时的黄昏在月光柳影下相见。
今年的正月十五夜,天上的月光与花市上的灯光还和去年一样,可是却再也见不到了我的心上人,不知不觉间眼泪湿透了衣袖。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
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 宋代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六记灯市景象云: “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可知 “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
“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 “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 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 “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
【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 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变,人事全异。
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
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 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却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本词被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所作。
王士禛《池北偶谈》: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灯市花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 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 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记载不可不慎也。 陆以湉《冷庐杂识》: “去年元夜”一词,本欧阳公作。 后人误编入《断肠集》(渔洋山人亦辨之), 遂疑朱淑真为泆女,皆不可不辨。 按‘去年元夜’词,非朱淑真作,信矣。
明代徐士俊认为, 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 可见对其赞誉之高。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用 去年和今日、“月上柳梢”和“月灯依旧”形成甜蜜与痛苦的鲜明对照。 去年“人约”,今时“不见”,难免“泪湿春衫”,怅惘徘徊。言似尽,意未穷。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 汉族。
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 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 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 “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轼、苏辙、曾巩均是欧阳修的学生;苏洵是其好友,深得欧阳修赏识;王安石早年诗文得到欧阳修的提点。
一次考试中,欧阳修看到一份答卷,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不好取第一取成第二。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 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还录取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 他继韩愈开始的古文运动后,开始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十岁时,从城南李家借得 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他高兴地对母亲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 尽管他年纪尚小,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 宋朝初年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韩愈的文风清新自然。
欧阳修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第一,中进士甲科 ,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政事。 庆历间 参与 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 提出政治革新建议,论事切直,守旧派视之如仇。 庆历五年(1045),因外甥女张氏狱贬知 滁州,自号醉翁。 后迁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次年卒,谥文忠。
有《六一词》,见《六十家词》本,又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三卷及《醉翁琴趣外篇》六卷。
共有三任妻:
在江西省 吉安市 永丰县 沙溪镇有座 凤凰山,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母亲郑氏、发妻胥氏、续妻杨氏, 皆长眠于凤凰山。
一。发妻胥氏
天圣元年( 1023年)和1026年 先后经历两次科举落榜的痛苦,因为需要写时文,就是评论时事的文章,欧阳修擅长诗文,却不擅长时文。 胥偃xū yǎn的是当时水平最高的时文大家之一,欧阳修慕名上门拜师。 《宋史.胥偃传》记载了欧阳修求见胥偃的场景,原文是:“ 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 ” 胥偃爱惜欧阳修的才华,不仅收他为徒,还把女儿许配给欧阳修。当时的胥氏只有11岁。
胥氏把未来婆婆郑氏接到武昌,以儿媳之礼,对郑氏百般孝顺。欧阳修和郑氏十分满意。 欧阳修4岁丧父,母亲郑氏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有“画荻教子”之说。 胥偃悉心教导欧阳修,胥氏负责照顾欧阳修和郑氏的生活。欧阳修在胥府三年,时文功夫飞速长进。
29年22岁参加科举,在 老师胥偃xū yǎn的保举下, 直接就试于 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秋天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在国子监的广文馆试、和国学解试中均夺魁,次年的礼部省试再获第一, 成为监元、解元、省元的三连冠得主。 欧阳修对接下来的殿试也抱势在必得,还专门做了一件“状元袍” ,准备在殿试的时候穿( 被一同去的王拱辰戏穿—— 果然王拱辰成状元,且后来成为欧阳修第三段婚姻的连襟),但在宋仁宗亲自面试的殿试中,未能继续夺魁。 欧阳修的另一位老师,也是同乡兼当时的主考官 晏殊后来道出了真相: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及,而是为让他懂得收敛。
欧阳修有着状元之才,终被朝廷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宋代有“榜下择婿”的风俗, 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欧阳修最终选择恩师—胥偃做自己的老丈人(还有 当时的丞相晏殊 )。
天圣九年(1031年) 25岁的欧阳修和小他10岁的发妻胥氏,在东武县完婚。
古代的中国人第一次结婚,夫妻要剪下一缕头发,结织在一起,谓之曰 结发夫妻。
胥氏为欧阳修生下了嫡长子,公元1033年三月份,夫人胥氏因难产病,儿子还没满月,17岁就香消玉殒了。 胥氏与欧阳修的婚姻,虽然只持续了一年,胥偃对欧阳修恩重如山,欧阳修在胥夫人死后,依然以女婿的礼节对待胥偃。
只可惜,这对翁婿后来因为范仲淹反目成仇。 (宋王朝出了一对文韬武略的奇才, 文的叫欧阳修,武的叫范仲淹 ) 欧阳修比范仲淹小十八岁, 国子监读书时与范仲淹认识。为知己,是 1033 年欧阳修27岁的时候。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胥偃是反对变法的保守派,欧阳修是支持变法的革新派。 欧阳修为了公义抛弃亲情,坚定不移支持范仲淹。胥偃因此不认欧阳修这个女婿,到死也不跟欧阳修来往。
胥偃去世之后,欧阳修给胥家大舅子修书一封,解释自己不是忘恩负义,而是为了公义才支持范仲淹。胥氏族人原谅了欧阳修,再次承认欧阳修是胥氏家族的女婿。欧阳修与胥氏族人的关系,在胥偃死后还是相当不错的。
欧阳修曾为新婚燕尔的新嫁娘代言: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娘子在镜子前细细地打扮着自己)长发盘起如凤冠,凤钗点缀在发间,金丝带盘绕在外。 镌刻着龙形图案的玉梳,在美人的手掌中梳理着飘逸的长发。 梳妆的妻子摇曳着身姿来到窗前,两个人依偎相扶笑看,充满无限爱意,娇妻道:我画眉毛的深浅时兴好看吗? 娘子拿着眉笔甜蜜地依偎在夫君的怀里良久不舍离开,初次试着描画刺绣的纹案。 知道自己和夫君的甜腻耽误了刺绣但又舍不得起身离去,于是继续笑着问郎君道:“鸳鸯这两个字该如何写呢(“鸳鸯”表现了夫妇情同鸳鸯的美好愿望。)
二任夫人杨氏
公元1034年,欧阳修28岁,开始了第二段婚姻是第二任夫人杨氏——亳州知州杨大雅之女。 杨氏出身官宦,儒雅文慧,深得欧阳修之心。
可是这一次的婚姻更“短命” ,仅仅在一年之后的九月份,年仅18岁的妻子杨氏也病逝了。
再看这首写给她的词,更能感受到他的心境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三年死了两位老婆,欧阳修被世人讥笑“命硬”、“克妻”。毫无面子、心理压力极大、但又无处释放的他,患上了抑郁症,整天茶饭不思、心神不宁、蓬头垢面、无心仕途。 为了走出负面情绪、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欧阳修开始接触道家的养生之术,在音乐方面也开始接触古琴,希望借助外力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在《古文观止》当中有一篇欧阳修写的《送杨寘序》(为好友杨寘送行所作的赠序)开头第一段就是讲述自己如何用音乐缓解抑郁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三任妻薛氏(欧阳修的四个儿子都是她所生)
“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元1036年,欧阳修为范仲淹辩护、责备司谏高若讷“不知人间有羞耻”,得罪了当朝权臣,故被贬为夷陵县令。 在经过了接近三四个月的折腾、一路上差点船翻人亡之后,“命硬”的欧阳修终于来到了社会条件恶劣、基层官僚腐败的 夷陵县。 从中央贬到地方,这意味着仕途可能将要划上终止符。
公元1037年,处于基层的欧阳修31岁,开始了第三段、也是最后一段婚姻。 妻子为当朝户部官员薛奎的四女儿( 有说是三女儿)。
欧阳修跟当年与他一起科考,一同入仕的状元郎 王拱辰 娶的正是薛奎的三女儿。 后来王拱辰的夫人也去世了,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王拱辰又续弦娶了薛奎的五女儿。
标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