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猩红热的症状

猩红热的症状

2023-07-16 13:18:50 编辑:join 浏览量:594

猩红热的症状

1猩红热的症状

对于猩红热这种常见的疾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猩红热患者的症状,我们是否有全面了解,只有全面了解猩红热的症状,我们才能及时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猩红热的症状,希望能帮助大家。

1.发热 :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

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

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

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 皮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60%,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巴氏线”。颈部、躯干、皮肤皱褶处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最显著,四肢远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皮疹多于48h后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的顺序消退,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轻症者皮疹很少,仅见于面、颈、胸部,数小时即消退。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先颈胸而后四肢。脱皮的程度与皮疹的轻重呈正比。轻者为糠屑样,重者可成片状。颈、躯干部位常为糠屑样,四肢特别是手掌、脚底常为大片状,有时甚至呈手套、袜套状。

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现细屑样脱皮。重症者脱皮可历时3~5周,头发也可暂时脱落。

发疹同时,可出现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然隆起,称为“杨梅舌”。部分患者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为非化脓性。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猩红热患者会有发热,咽痛,皮疹等明显症状,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一旦发现有以上症状的,一定要及时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2猩红热患者的饮食保健

我们都知道猩红热的多发群体是5-15岁的儿童,这些患病儿童不一定能够接受服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此时,我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的病情,为了加深大家的了解,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猩红热患者的饮食保健,希望大家能够借鉴一下。

一、猩红热食疗方

1橄榄萝卜茶:生橄榄7枚,萝卜250g,水煎代茶饮。用于咽喉肿痛。

2马齿苋汁:用鲜马齿苋30~60g,捣汁或水煎,酌加白糖或蜂蜜调服。

用于毒炽气营证。

3四汁饮:梨汁、荸荠汁、甘蔗汁、藕汁适量和匀,口服,每日1~2次,连服3~5日。用于疹后伤阴。

4绿豆薄荷汤:绿豆50g,加水两碗煮沸后,再煮半小时,取汁一碗,再加薄荷3g,共煮数分钟,滤渣,频频饮用。

用于毒炽气营证。

5荸荠萝卜汁:鲜荸荠、白萝卜各榨汁100ml,混匀,分次服,每日3~4次。或胡萝卜、鲜荸荠各250g,煎汤代茶,频频饮用。

用于疹后伤阴。

6生梨汁、西瓜汁、菠萝汁、银花露,酌情选用。用于疹后伤阴。

7组成:大蒜适量。

二、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

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三、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

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猩红热患者的饮食保健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用食疗的方法不能完全代替药物使病情痊愈,但是正确的饮食却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使疾病更快康复,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以上的饮食保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尝试。

3小儿猩红热护理要点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儿童期发病率较高,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发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人口拥挤的室内,较易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全身出现弥漫性密集针尖大小的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有瘙痒感。一周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疹退后皮肤呈小片或大片脱皮。常见并发症为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护理要点

◆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

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发生并发症。

◆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

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4猩红热的传播途径

1、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受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 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伤寒、、丝虫病和蛲虫病等均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原体的原始部位是消化道及附属器官,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 血液传染病:也叫虫媒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均属于血液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媒介生物—吸血昆虫传播的。

5 猩红热应该注意些什么?

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猩红热具有较强传染性,如果家中有孩子患上该病,应在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通常隔离期为7天左右。

在护理患儿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宜吃高蛋白流食,如牛奶、豆浆、鸡蛋羹等,病情好转后,可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食物,进而可以吃点软烂少油腻的食物。

2、患儿发高烧应注意补水,适量食用新鲜果蔬。

3、患者房间应注意通风,消毒。

4、孩子完全康复后,应把食具、玩具等东西消毒一遍,可在户外阳光暴晒1到2个小时。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猩红热传染性较强,但家长不必惊慌,只要及早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可很快被治愈。

同时,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让孩子远离患有猩红热、扁桃体炎、丹毒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

标签:猩红热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21134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