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郝杰,因为他一直坚持的观点,即人的不自知,人的90%的行为是由潜意识决定的,还有他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世界是不同的,觉得自己的世界里永远没有新鲜事这些东西等等,这所做的和他所表达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郝杰导演是有微博的,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观察他的微博状态,如果说你觉得人跟人是不同,他人的行为是不自知的,你坚信这些的话,那就没必要对他人的反对有那么大的反应了,对方的行为是不自知的,你为什么要那么愤怒呢?
你的世界和他人是不同的,又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的在微博上转发点赞支持自己的微博,不断的宣传自己。
就像一个人,不断的宣称自己超凡脱俗,又不断的狠狠扎进俗世间,去鄙夷俗人。
我觉得郝杰导演对观点的支持,已经大于观点本身了。
真的应该像刘振云老师说的那样:
“到底谁需要提高?”
郝杰的性格在我看来挺简单的,没有像网上指责的那么复杂和不堪,就是思维方式与别人不一样,而且有点极端。他应该是兼有财人的利益至上和伤官人恃才傲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点极端,尤其是财,财人精明,伤官人聪明,但是聪明和精明,不等于合时宜。
他脑袋里考虑的只有两件事:搞好创作和获取利益。他不是不搞社交,只是不搞无效社交,觉得寒暄、共情、情怀、鸡汤这些情绪上的东西全是虚的,没多大用的,利益才是实打实的,拿不出实际利益的没本事的人才会讲究这些虚的,他不屑于此,这种极端的处事让他显得无情冷酷。陈凯歌火眼金睛,说他是最讲究实际的,可谓一语中的。
第一期里他跟张婧仪的对话简直是跨次元聊天的典范,三句话让张婧仪从迷惑到迷茫。
第一句话,我的项目里有一个女大学生;
第二句话,你是备选演员里面唯一年龄符合的。
到这,他觉得对方应该已经疯狂心动了。
可看她没有反应,最后想了想补充了第三句,我是导演组里面年纪最大的。
前面两句话暗示我铁定会选你了,你是新人,我是风光过的导演,咱俩资历的悬殊以及我的诚意,决定了跟着我干是你最理性最可行的选择。最后强调自己的年龄,也是在进一步强调我是里面资历最老、最有可能成就你的导演。
搞笑的是,从张婧仪到节目组,楞是没明白话里面的满满的优越感和利益暗示。不是别人不聪明,而是一般人不这么交流,这不是大佬跟新人谈合作的现场,也没有人把他当大佬。
郝杰觉得自己已经把利益和诚意表达得够明白了,不用画蛇添足,因此不再开口。张婧仪:啊喂,你的项目还没有开始介绍呢,连我是不是女主角都没说明白,你让我怎么接。
张婧仪是什么人,是1999出生的新生代。新生代的思维方式是:即便是做螺丝钉,也要在最大可能范围内让自我舒展。舒展到普通员工遇到大老板都懒得打招呼,咱俩不相干,犯不上讨好你,更何况张婧仪这种已经小有名气的天之娇女。
面对她第一部电影的导演沙漠,她的态度是“你不会选我吧,我不希望你选我,因为上次跟你合作让我太累了。如果你求我帮忙,我会给你一张票。哈?让我主动示好?拜拜了您呐!”(原话是很客气的,但是意思差不多)
一般来说,现代人不仅要利益,也要脸面,所谓“礼多人不怪”就包含了这两者。新生代的要求更进一步,还要情绪价值,要有趣。光是画个枯燥的大饼是没有吸引力的。
所以,在抛出橄榄枝时,彭宥纶导演强调了关键词“真诚”“信任”“冒险”,成功引起了张婧仪的兴趣,立马豪掷两张票。对此,郝杰表示难以置信,他不明白“鸡汤”为什么会比实际的利益更重要,这在他的逻辑解释不通。
他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懂事”的言行,只是与现实世界脱节太久,错估了形势和周围人的心理,使得他原本的处事逻辑的不讨喜加倍放大了而已。
可是另一方面,他也会有感性的时候,也会忍不住替彭宥纶难受,“一个女孩子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他是聪明人,不存在不通人情世故,只是很多时候他选择不愿意懂罢了,觉得浪费时间,利益和实力才是大于一切的,所以我相信他说的电影拍不好睡不着觉,也相信他极端渴望成功。在他眼里,成功代表实力和利益,是一切的前提。世界的运行规律是否真如他所想,我不好说。
他选择不了解这个世界,却执拗地想在这个世界证明自己,似乎是一种浪漫的愚人式抱负。
我很喜欢他。真诚永远能够打动别人。郝杰很轴,他认定的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别人去篡改,他认定的演员就会一直守着,他心里有他自己想要坚守的东西,不会因为大众对他的评价就去改变,这种人很值得敬佩。
我真的很喜欢郝杰,不知道为什么,我其实是不喜欢看文艺片的,其实说实话我的欣赏能力不足以支撑我看懂一部深奥的文艺片,即使真的拍得很好,也可以说是我欣赏不来。但是不知怎的我就是很愿意欣赏《冯海的梦》,我也愿意去找他以前的电影来看,我很喜欢他的镜头和想要表达的东西,他太与众不同了,他的片子总是立足于乡村的故事,总是在探讨人性,我认为这种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有一些别的商业片可能讲述了当下很热门火爆的一些东西,但是若干年后这些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失去探讨的价值。但我认为郝杰的电影永远不会过时,人性无论何时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思考的问题,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每次看完他的作品我都会有很深的空虚感,我在不停的回味咀嚼他传达出来的东西。从他的片子里我能很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孤独感,是的,郝杰太孤独了。他把一切的自己都奉献给了电影艺术,生活中大家会觉得他是个难以接近的怪人,但我认为其实他只是个有态度的艺术家,我认为真正懂艺术的人其实都是有些奇怪的。大部分观众也无法真正理解他的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这导致他的票房成绩不太理想,很可悲,作为一名导演,不是只有才华和对电影艺术的热情就能出好作品的,说的现实点,你的东西再好没有人愿意买账哪有投资人愿意冒这么大风险去投资你的作品,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构思也终将只能独自欣赏。年少成名,当初那么目中无人的狂妄少年被社会磨练成了如今这般模样,但最打动我的是即便如此他心中傲气尚存,他依旧不愿意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依旧不愿意向资本低头,他宁愿六年自我磨练,复出后仍然在拍自己的东西,我想,这样的精神可不是谁都能有的。我相信,他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我希望有朝一日还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像郝杰导演当年的作品一样优秀的电影。
郝杰的两部电影风格都有些点贾樟柯早期作品的意思。从叙事,演员,画面到配乐都比较相似。
我认为不同的地方:
表达的关键词,贾给人的感觉是绝望和无助。郝杰则注重表达压抑。
电影语言方面,郝杰更活泼,贾更写实。
PS:我看过美姐宣传的导演访谈系列,对于嘉宾和主持人给电影的评价有些无语。对大多数并没有经历过电影中那种场景的观众而言,能够从影片中感到真实,于一个导演来说,真的不是简单的真实两个字。
郝杰其人,其实并非节目上表现般内向或社恐,尤其在工作时,他杀伐果断、灵活变通、甚至有些狡黠,脾气性格也并不太好,比较情绪化。
出道作品《光棍儿》和《美姐》连续两年斩获First影展最佳导演,让郝杰有了些离地飞行、俯瞰众生的书生意气。此后,首部商业向电影《我的青春期》(本名《我的春梦》,包贝尔、孙怡主演)也曾提名28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但回到国内口碑及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我的青春期》的失败,导致郝杰自2015年后,在电影行业消声觅迹。
回看《我的青春期》的最大问题,是进城之后的郝杰,全然拍不出城市的现代感,导致全片在整体风格上,与2015年已经在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电影市场格格不入,说简单些,土。
此次参加《开拍吧》的郝杰,明显重新塑造了人设形象,拍片方式也变得更加极致,甚至有些刻意为之。
《冯海的梦》、《乡村往事》两部短片,全部采用高反差、1.85:1的黑白画面进行拍摄,风格上做得非常极致。坦率的讲,这是一个主观上希望与其他导演做出强烈风格区分刻意为之的行为。因为就这两个短片的故事本底而言,使用高反差饿黑白摄影,其实于叙事并无帮助,反而拉开与观众的距离。这与《鬼子来了》选择黑白摄影的初衷和立意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郝杰在节目中一直使用黑白摄影的最大初衷,其实是为了藏拙。 就这两部短片的环境、场景及服化道水准而言,如果使用彩色摄影,显然会暴露更多的简陋、杂乱及乡土气息,而黑白摄影,则会最大限度屏蔽上述问题,甚至在影像上,营造某种逼格,让人以为是回归电影初心的意味。
其实归根结底,郝杰不希望自己的影片“土”。使用黑白摄影,是非常刻意为之的行为。
而郝杰组的摄影指导,王敏,其实是摄影届拿得出手的大摄影,《鬼子来了》的三位摄影师之一,也曾掌镜过《有话好好说》、《幸福时光》、《天地英雄》。王敏,基本上是参加《开拍吧》短片拍摄的摄影师中最有资历及水准的。《冯海的梦》、《乡村往事》两部短片的黑白影像质感,更多要归功王敏,而不是郝杰。选择王敏,显然也是郝杰的刻意为之,大概率是在学习完《鬼子来了》如何把农村拍得不土之后,因为请不动顾长卫及赵晓时,最后选择了王敏。
怕别人说自己“土”,才是郝杰心中的最大心魔。而并非凯歌导演所言,郝杰自己建了道土墙,将自己围在舒适区,他可能才是全节目中,最想破土而出的导演。
除此之外, 郝杰出道迄今为止的所有作品 ,包括节目上已经放映两轮的短片,归根结蒂, 都在讲同一件事情,中国人的性幻想和性压抑。 对于当下之中国、当下之观众、当下之市场,这是个非常非常落伍的创作命题。这个曾几何时,是赢得影展奖项投机法宝的命题,已经被中国电影史上数不过来的所谓文艺电影反腐探讨和咀嚼,在当下这个时代,显得无比陈旧。
这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万丈“的勇敢逆行,而是原地踏步的固步自封。
怕让人说“土”、怕重蹈《我的青春期》城市戏份拉胯的覆辙、不敢换影像风格(城市环境与1.85:1的高反差黑白,显然不太搭)、想不到其他命题,不想因为上述原因毁掉自己前两轮苦思冥想、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人设和业内口碑,才是郝杰在拿到自己完全不敢碰触的命题时,选择退赛的原因。毕竟,退赛,在他看来,是最能藏拙、不露怯,且还能保留住些许声望的最合理选择。
一个沉寂六年多的导演,来参加综艺节目,郝杰的胜负心和想借综艺被行业重新记起的急切,其实比节目中的任何导演都要强。 但想要的太多,刻意的太多,反而会暴露太多。
综艺有剧本,不要被带跑。客观之后,或许能看到更多。
无论如何,郝杰是个聪明人。
刚出炉的解析视频,新鲜热辣:郝杰《桔子》最全解析
本人有幸接触过郝杰导演 和包贝尔先生 在某酒店拍戏的时候 后半夜大约4点多了 大家都饿了 郝杰导演的一个女助理 出去给大家买宵夜吃 四点钟 能买到东西就不错了 买的是炒饭 助理回来导演就怒了 骂骂咧咧的大体意思就是 我要吃饺子 助理解释了很久 最后还是去买了 要知道 在一辆GL8上休息的包贝尔 吃的也是炒饭。
不了解其生平,只目前导演了两部电影作品《光棍儿》和《美姐》,两部作品拍摄的都是北方贫穷的农村,所用专业演员均只有叶兰一人,并且在《光棍儿》中演员基本为剧中故事发生地的村民,在《美姐》中演员还有二人台的剧组成员,拍摄手法手法我不了解,单说内容,两部影片真实且真诚,值得一看,导演本人也是有所关注并能将其转化成可看的电影语言,期待他的第三部作品《我的春梦》。
郝杰就是个笑话。
他的笑话在于——他拍农村题材(或曰乡村电影),但是没有一个农村人可以看懂。
不仅农村人看不懂,就是进城务工人员也看不懂。
不仅是进城务工人员看不懂,就是没念过大学的城镇居民也看不懂。
不仅没念过大学的城镇居民看不懂,就是念过大学的人,也未必能看懂。
不仅念过大学的人未必能看懂,就是职业影评人,也有一多半看不懂。
当然了,职业影评人能不能看懂不重要。
但是,中国1443497378人(七普数据),有1443497300人看不懂。剩下78个人,声称看懂了,并且觉得好,于是这电影就是优秀的电影?
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郝杰拍摄的对象是农村和农民,却在主观上并不想农民和市民看懂。你说他的创作目的是什么?
这是典型的鄙视农民的一种精英主义创作观啊。结果,这种创作观下的作品,还不着四六故意让近乎所有人看不懂。
所以,艺术是“我创作的东西我觉得好”就是好吗?
刚看完《光棍儿》,大俗大雅,观者意味深长的笑着,无可奈何的叹着,既触目惊心又无能为力。
我觉得改名叫四个老光棍的乡村性生活也符合。
表示原生态演员能演出这样的效果,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啊。
直接上图
最后结尾探讨软六是个gay的场景。
一不小心上了全村的姑娘。
地和姑娘随便上
表示为吃土豆愿挨操
小老头老杨表示不信
老头意思:“爱信不信,你他娘的还是我儿子呢!”
老杨表示不可接受
另外一部郝杰电影《美姐》也不错,一不小心就上了你全家。感觉都是描写农村性爱与生活的,不作过多评价,希望能多些这样写实接地气的作品。
那冯海的梦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农村买卖女性的一个过程,镜头用农村动物特写隐晦得表达人的野性或原始欲望,用梦的解读来给人的内心矛盾和现实一个遐想空间。
不觉得有多厉害,镜头语言不错但这些东西其实过时了好不好,电影不是自嗨还是要给人看的,艺术片不是一小撮人说好就是艺术片了。
《开拍吧》几个短片好像立脚点是性幻想和性压抑。
首部院线电影《我的青春期》据称土的掉渣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放在几十年前可能还有先锋性,放在现在只会感觉非常的猥琐。
就拿《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或者《朗读者》来说,里面有一些血脉喷张的情节,但是背景(真实战争)和独特风土人情(不违背公序良俗)才是主菜。“过分”猥琐的落脚点就像咀嚼一下毫无营养的边角料,而忽略真正的主菜。
这也是一些人总爱拿审核说事,但是国产电影水平却低下的境况。
没接触过他的电影和他个人,不做评价。感觉像是有点痞性吧(非贬义)
精神分析入门
看了他的光棍儿,美姐。也是无意间看到的,对我震撼比较大,内容很朴素,但是绝对不平淡,看了他的电影,真的是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北方农村。后来看了他的资料,他拍电影也是历尽千辛万苦。
标签: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