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问答>苗阜老师被离世【最新】

苗阜老师被离世【最新】

2023-07-01 11:48:33 编辑:join 浏览量:563

苗阜老师被离世【最新】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散播相声演员苗阜老师离世的消息,然而没过多久,苗阜就转发该条微博,并附言“节哀”,这突然的“诈尸”也是让众人哭笑不得。

9年青曲社,从“赔钱”到百万粉丝

有一种说法:相声被划分为,北京是“帅”、天津是“怪”,西北的“迈”(豪迈)。为什么说西北是“迈”呢?我们从陕西相声的创立者之一张宝堂说起。他是侯宝林的师兄,1937年,张宝堂从天津来到西安,成立了阔旺相声社。在当时,张玉堂等前辈结合陕西的历史与风格、陕西方言的特点,逐渐形成了陕西相声“迈”的特色。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陕西相声风生水起,在国内曲艺圈地位显赫,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相声受到外来艺术形式和网络的冲击,作品创新减少、演出场地萎缩、演员青黄不接,西安相声发展进入了低潮。

直到2007年,苗阜、王声以及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了“青年曲艺社团”,也就是现在的“青曲社”前身。当时他们的演出场所主要借助位于西安德福巷的一家茶楼。“整个青曲社都在贴着钱干事,有那么一天,茶楼里开了场我一看,台底下只坐着一对老夫妇带着孙女”。苗阜回忆道:“当时家住在临潼,每天往返于西安和临潼之间,演出结束后都是深夜十二点,挣的工资还不够路费的支出。”

当时西安涌现出一批新生代相声团体,比如珍友社、青曲社、笑友堂、聚乐社、天禧苑等七八家相声小剧场,但多数都没能熬过最初的艰难时期。

怀揣着对相声艺术的热爱,“硬挺着,赔钱也要把相声说下去”。演出中,青曲社的演员们发现观众中年轻人占大多数。于是苗阜就带着青曲社去大学校园表演,让更多年轻人开始了解相声。“我们这也算是吸粉,靠自己的一场场免费演出去吸粉”。现在微博和微信上拥有百万粉丝的苗阜回忆起当时情况,还唏嘘不已。

2011年、2013年成为西安相声小剧场的黄金时代。青曲社、天禧苑等每晚的演出都是满座,碰到周末常常一票难求。“20岁到40岁的年轻人成为听苗阜、王声相声的主力军”。青曲社投资人大秦说:他们的作品注重文化的点,把艰深的文化用深入浅出的形式表现出来,年轻人非常喜欢的。

3年大剧场,全国巡演一票难求

也正是因为有了青曲社的这段经历,苗阜王声的原创相声在这里经过了反复尝试跟锤炼。“青曲社的段子接地气,对生活现象的深层挖掘,再加上陕西特有的文化背景,自成一派风格。”一位追了青曲社4年的粉丝说。

自从2013年《满腹经纶》火了以后,连续3年来,青曲社每年在陕西有10场大剧场演出,现在演出规模已经从千人剧场迈入5000人级别的体育馆演出。“压力特别大。”红了之后苗阜也经常陷入创作压力中,“8年的作品一晚上就被网友看完了,创新的速度可能永远跟不上观众的需求。”2015年起,青曲社几乎投入了全部力量进行创作,推出了近20多个成型的剧本。

2016《曲苑流觞——青曲社相声全国巡演》第一轮已经在西安、铜川、济南、北京、杭州等地上演,“不论哪个城市,每场上座率都在80%以上,一票难求是普遍现象。”演出主办方西安华商卓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每一场都要做些新鲜的尝试,每场都要有新的包袱,观众才会越来越喜欢你。”据了解,5月14日、15日青曲社在西安的演出也已经开票,“我们一直保持低票价,欢乐的成本很低,收获的笑声却很多”。

“今年已经是第3个青丝节了(青曲社的粉丝),加上青曲社成立9周年,这两场演出一定要玩点不一样的。”青曲社负责节目统筹的岳峰向记者介绍。“一定会增加不少和观众的互动环节。”

目前,苗阜、王声和青曲社的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彩排“青曲社9周年纪念专场”的演出。“我们会甄选出9年来创作的最经典段落,除了传统相声的精髓以外,肯定会添加更多的新时代的元素。”苗阜对于本次青丝节的演出内容还有些藏着掖着。“为第3个青丝节准备了不同于以往的惊喜,不仅仅局限于演出本身哦!在这就不一一剧透了。”马燕

标签:苗阜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nswer/18193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