颚口线虫病(gnathostomiasis)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幼虫移行症,病原体为棘颚口线虫的第3期幼虫。临床上以移行性皮下肿块、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点。此外,棘颚口线虫的第3期幼虫还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如脑、肺、眼、肝、肾等,引起内脏棘颚口线虫幼虫移行症。经过及时的诊治,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gnathostomiasis
棘颚口线虫病
感染性疾病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无遗传性
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
其他
低热、乏力、荨麻疹、恶心、呕吐、上腹痛
吃进含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的食物而感染
体格检查、血常规、免疫诊断法、CT、MRI、超声、分子学诊断法、眼裂隙灯检查、病理检查
颚口线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需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根据颚口线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的部位差异,本病可分为皮肤颚口线虫病和内脏颚口线虫病两种。
感染棘颚口线虫的宿主。
人体感染颚口线虫病主要途径是经口感染,主要是生食感染颚口线虫的淡水鱼,如雷鱼(俗称黑鱼)、乌鳢、土附鱼和泥鳅等,但也有从皮肤侵入或经胎盘传播的病例报告。
好发于喜欢生食淡水鱼、泥鳅等的人群。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以日本和泰国最为严重。
标签:颚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