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1885—1944),贵州兴义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和爱国教育家。
1885年,出生于贵州兴义,早年在兴义笔山书院求学,后由兴义县(今兴义市)以公费选派日本留学,先后在宏文学院政治经济科、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深造,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年,参与发动护国运动,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1920年,随孙中山回广东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总统府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
1924 年,王伯群慷慨捐资创办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1930 年,王伯群多方劝募并捐巨资,在上海中山北路建成固定校舍(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和相关实验室、 图书馆、大礼堂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王伯群淡出政坛,转向“教育救国”。1928年,蔡元培因事繁任重辞交通大学校长职务,提议王伯群兼任交通大学校长职务,王伯群成为继叶恭绰之后管辖交通部兼掌交通大学的校长。1928年秋,王伯群倡导恢复吴淞商船学校,1929年9月1日,吴淞商船学校正式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王伯群兼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第三任校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日军来犯,大夏内迁贵州,抗战期间,王伯群带领大夏大学三次迁校。1944年冬,王伯群在领导迁校过程中积劳成疾,1944年12月20日,王伯群病逝于重庆陆军医院。著有《交通事业改革方案》《电政设施三年计划》《航政建设纲要》《伯群文集》等著作。
想要了解更多“王伯群”的信息,请点击:王伯群百科
标签:王伯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