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美食闻名全国,大家在吃安徽美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它们的来历呢?徽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款徽菜代表都具有历史典故,
黄山毛豆腐与朱元璋
徽州毛豆腐到底始于何时,至今说法不一,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他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肥西母鸡汤与刘邦
肥西老母鸡汤是安徽合肥的传统经典名菜。相传,刘邦未称帝时经常在哥嫂家混饭吃。有一年春天,菜蔬难寻,嫂子便把家里唯一的老母鸡杀了,刘邦十分感动。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刘姓子弟,对其大哥的儿子刘信却迟迟未封。刘邦的嫂子特地赶到合肥西乡,亲自炖了一罐老母鸡汤送给刘邦品尝。刘邦喝着这鸡汤,连声赞叹:“好汤!好汤!从肥东到肥西,好吃还是老母鸡。”这时候,他想起了大嫂当年杀老母鸡招待他的恩情,也明白了大嫂送鸡汤的用意,便当场封大嫂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
胡适一品锅与胡适
一品锅在皖南地区民间知名度最高,又最具代表性的徽菜土菜之一。相传此菜有明代石台县人四部尚书毕锵的夫人‘一品浩命夫人’余氏所创,一次皇帝驾临尚书府做客,余夫人特意做了家乡菜的家常菜炖锅,不料皇帝吃了,赞不绝口,连呼美味,问此菜来历,听说是诰命夫人亲手所做,赞说原来还是一品锅,此为一品锅来历,后绩溪人大文豪胡适先生非常喜欢此菜,常用一品锅招待宾客,后人为纪念它,就视之为胡适一品锅。
歙味刀板香与胡宗宪
“刀板香”是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这道菜的由来与绩溪一位历史名人相关,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胡宗宪。相传胡宗宪路过歙县问政山时拜访恩师,为款待爱徒,师母将家中腌制的腌猪肉平铺于山笋上面,放置在刀板上一同蒸,捞起切成薄片,与刀板一同端上桌。胡宗宪吃后胃口大开,命名此菜为“刀板香”。
太和板面与桃园三兄弟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徽州挞馃与梅兰芳
安徽宣城绩溪著名名点:别称盘缠果、冷饭果;更被人戏称为“中国的披萨”足见其之美味。早在清朝、民国时期随着徽商的发展和影响,徽菜、徽厨的足迹也随之走遍大江南北。在全国八大菜系中徽菜最先打入上海市场,并在这十里洋场中独领风骚近百年。在这过程中徽商经营的不仅只有徽菜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徽面、徽点,挞馃便是其中一种。据记载,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当时上海最大最著名的徽菜馆《大中楼》老板邵亦群感念家乡、儿时母亲的味道,从坊间招致几名徽州妇女潜心研究、反复改良后推出的挞馃,已经上市就备受广大百姓和上流权贵的青睐。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京剧名旦梅兰芳,慕名而至的梅兰芳品尝后甚悦就提笔题写了“徽州挞馃、古风古味、名不虚传”的赞语。致使绩溪挞馃声名鹊起、闻名于世。
标签:名菜,全与,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