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电子书都是看网络小说这类读起来轻松的书,看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书用电子书就静不下心来。这就是《娱乐至死》里的观点,媒介对传输信息的影响。纸质书有深度的内容,更不易被干扰,电子书方便易得,适合阅读轻松一点的书籍文章。
首先,我认为阅读跟浏览完全是两码事。就拿微博或是微信来说,哪怕你将关注的人分类了,每天不论翻阅还是被动阅读,至少你得先判断一下,眼前流过的一小块信息是否有趣,是否值得停下来仔细阅读。即使遇到长微博或朋友圈的公号文章,我们也是通过标题决定是否点开的。这种浏览方式无异看电视,是被动接受信息,已经被公认无法提高我们的智力(更不用说智慧)。
微博刚兴起时,我花了不少时间浏览微博,后来微信兴起,我也花了不少时间浏览微信。这些消失的时间,就和我过去无意识地看电视一样吧。事实上,我最近已经很少看朋友圈了,更少看微博。至于电视,已有两年不看了。年纪大了,时不我待,经受不起被动接受信息了。
另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是,纸质书好还是电子书好。我们看看在电子书方面领先的美国人情况如何。根据一个统计,2013年,69%的美国人会阅读纸质书,28%的美国人会阅读电子书。尽管这两个群体有交集,但前者大大超过了后者。
我在一个英文读书群里调查过,看喜欢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各有多少。尽管样本很小,但居然是喜欢电子书的人多。当然,这个调查参考性有限,毕竟那是个英文读书群,购买英文书的电子版,比购买英文纸质书方便。
我看过一个报告,讲美国某位老师教学生如何做网络阅读,其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在做网络阅读时更加集中注意力。这个训练本身就说明了,网络阅读比纸质阅读轻快,从而降低了吸收率。
每个个体是不同的,也许有些人真的适合阅读kindle。我建议读者自己去实验一下,到底你的电子书阅读是不是与纸质书阅读效率相当。如果是,今后就心安理得地阅读电子书,毕竟电子书携带方便,同时节省了家里的空间。
至于我自己,可以明白无误地说,我还是觉得阅读纸质书更好。我是做了两个实验得出这个结论的。第一个实验是,通过电子书阅读科幻小说,结果是,虽然阅读速度加快了,但小说的具体情节在读完整本小说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阅读纸质书呢?小说毕竟是一页一页读过去的,整本小说在读完之后,大体章节都还记得。例如我最近读了《银河帝国:基地》,若干天后,从心理史学家到市长,到商业王侯的故事还历历在目。
为了找出导致两种阅读差别的原因,我测试了一下我的纸质阅读速度。如果是小说,在20分钟内,我大概能阅读15页到20页,这个阅读速度不低了,同时还保证了阅读质量。我可以做到在20分钟内除了读书不做任何其他事。
为什么读20分钟?因为有一个所谓20分钟黄金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将任务分成若干个20分钟,在每个20分钟内高度集中注意力,20分钟后休息一下,做点其他事,如此反复,这样做事效率最高。我们知道,著名的TED演讲将时长规定为18分钟,现在为中国很多种演讲所采纳,大概也是用了20分钟法则。太长的演讲容易让听众走神,太短了内容又单薄。
那么,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在20分钟内只做电子阅读吗?我很怀疑。首先,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阅读,由于很难控制自己不去点击别的东西,绝少有人能够不分神。至于kindle阅读是否能够不分神,我留给其他人来回答吧。
纸质书的优势
电子书的到来,曾经让不少人唱衰纸质书,甚至认为纸质书必将在未来被电子书所取代。不过,一份来自全国的调查数据的显示,以及经过记者问卷调查和实际一对一采访发现,纸质书的遭遇比想象中要更加乐观。比如在此次调查中“经常采用的阅读途径”选项的选择上,在“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选择上,“纸质书”占了绝对的上风。选择纸质书的有68.42%,选择电子书的则为31.58%。在“阅读对象的主要来源”的选择中,买书、借书的占84.21%,下载电子版则只占15.79%。
另一位参与调查的读者吴小姐,她出生于1988年,大学本科政治系毕业。她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纸质书,有足够的理由:
1、摸着舒服,闻着香;当我买下一本纸质书时,我就完全拥有它了。
2、可以做笔记,可以画横线,可以涂鸦。我们这个年纪,读书不光是记书里的内容,而是读书时的体验。读书这件事,本身要有乐趣,有故事,可供回忆。甚至因为记忆力下降,读的内容反而记不清,读书时的愉悦体验反而记得更长久;
3、习惯。从书架上拿一本纸质书出来读,读完的、没读完的,重新排列组合清理一下。和在电子屏幕上戳两下清理书架,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纸质书是无法代替的。
纸质书让人心生平静,让人置身于书香,让人能放下一切,只与书籍约会,与古人对话。
更少的干扰,更多的感受,更加让人忘记时间,只因书海太深,已废寝忘食。
标签:停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