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是古代御史台的高官,仅次于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检察长的官职。
御史中丞在汉朝为御史大裤宽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
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胡早亮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南北朝,御史大夫时置时废,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
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唐、五代、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
明朝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御史中睁高丞遂废。
战国时国君的侍从史官
别国使臣献国书,常由御史接受。两君相会,常由御史在旁记录,如秦、赵两君渑池之会即如此,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君宴会群臣,常是“执法在傍,御史在后”,见《史记·滑稽列传》。封君设有性质相同的侍史。
如“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魏、韩等国的县令亦设御史。见《韩非子·内储说上》“卜皮为县令”《战国策·韩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
标签:御史中丞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39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