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孩子们,格外喜欢把自己收拾得整洁精致,一旦人漂亮干净了,一整天的生活也充满了活力。
而近日,在做橘山西发现了古代女性的化妆用品,通过电视剧,我们已经知道,古代女子梳妆打扮都是非常典雅含蓄的,格外美丽动人。那么,究竟有哪些化妆打扮的操作呢?让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
就让我们以唐代女性为例,众所周知,唐代崇尚高髻,显得高贵雍容。但唐代其实并不仅仅在发髻上变化多样,面上的妆容也非常多,例如开额、画眉、制蝉鬓、点口脂、贴花钿等风俗,在那个雍容典雅的时代,广为流传。
简而言之,就是今天的修理发际线。把多余的、不好看的杂毛去掉,发际线上移,这样额头就会显得明亮大方多了,更适合画上唐代独特的眉毛。
唐代的眉毛,想必很多人都了解过。在唐朝修造的敦煌壁画中,主要有两类眉型:一是长眉,呈现黑色或者石绿色,又称为蛾眉。白居易还曾赋诗说“青黛点眉眉细长”,听起来柔婉动人。不过绿色的眉毛,感觉怪怪的,大概这就是那个时候的流行风尚吧。另一种就是短眉,短眉在今天看来,并无好看之处,但是当时的妇女争先恐后地模仿,画得短而宽,如今看来很是突兀。
胭脂,自然就相当于今天的腮红了。唐朝时期,女子喜欢在两颊晕染开椭圆形的胭脂,还因此衍生出了类似醉酒、酣睡一样娇媚动人的妆容,盯兄当真是美人面如桃花。
换成今天的手法,那就是涂粉底。毕竟铅粉涂到脸上显白,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书》中记载了“宫中嫔妃辈,施素粉于两额,相号为泪妆……”,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素妆,遮住脸上的瑕疵,不多加其他的装饰,显得清丽素净。
也就是涂口红了,女子将买来的或者自制的唇脂涂抹在嘴唇上,唇色显得更加娇艳动人。其实点唇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只不过到了盛大繁华的的唐朝时期,才真正流行。
想必大家初闻这个词,应该都是在《木兰辞》中。《木兰辞》写于南北朝时期凯胡袭,也正是在南北朝至唐时期,额黄流行开来。
根据当时的文献,额黄主要有两种涂法,一师染画,另一种则是粘贴。染画就是用毛笔蘸黄色直接点染在额头上,粘贴就很容易了,找一片黄色的纸片、手绢什么的,随意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粘贴在额头上。所谓的“对镜贴花黄”,大概就是这样了。
花钿是一种极美的装饰品,通常贴在眉间。据说最开始是南朝的寿阳公主在殿檐下卧睡,梅花悠悠飘到了额头上,于是额头上印上了梅花的印记,宫女都觉得非常奇异,竞相模仿。
不过,古代做花钿的材料真是千奇百怪,金箔啊、纸啊、鱼鳞啊,甚至是蜻蜓的翅膀也可以作为材料。
标签:梳妆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