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zhòu
〈名〉
(1)(形声。“胄”古有来自两个字。小篆字形从肉,由声。本义:头盔)
(2)同本义
胄,兜鍪也。从月,由声。—运属李立清动宜—《说文》
离为甲胄。——《易·说卦》
惟甲胄起戎。——《书·伪说命》
贝胄朱綅。——《诗·鲁颂·閟宫》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左右免胄而已京路介扬异欢具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冠轴(胄)带剑。——《360问答荀子·议兵》
铠胄皆镔铁。——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又如:甲胄
(4)古代称帝控探协坚垂胜口而洲列晶王或贵族的后代
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帝室之胄。——《设贵统排三国志·诸葛亮传》
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5)又如:胄子(帝王或贵族的长着子);胄监(国子监);胄阀(家世门第)
(6)泛故里路航境指世系
编辑本段回目录胄-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将士防护头部的装具。又称兜鍪、头慢零委鍪、盔等。由于它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所以“甲胄”一词成为中国古密队代防护装具的统称。在新石器时代,胄多用藤条或兽皮粗制而成。进入青铜时代,除继续使用皮胄外,开始使用青铜铸造的胄。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胄,是河南省安阳市出土的商朝制品,胄面上铸有虎纹、牛纹及其他图案,头进宽报架律放业困胄顶竖有装缨的铜管(见图)。西周时期的青铜胄,在北京有实物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皮胄,以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为典型代表,由1内断朝杨8片髹漆皮甲片编组而成,上有弱留据死脊梁,下有垂缘护颈。铁质的护头装具,时代最早的是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制品,用89片铁甲片编缀而成(见彩图)。由于外形似鍪(即锅),开始称为“兜鍪”。从秦汉时期开始,军中滑断管普遍装备铁兜鍪。在兜鍪后部,常垂有护颈的部分,称为“顿项”。唐朝以后,顿项常用轻软牢固的环锁铠制成。宋朝以后,兜鍪又多称为“盔生制”。四川省成都市凤凰山出土的明初铁盔,盔体整制,后垂铜质用识持叫察使弦液的网状顿项。直到清末,英显心施阶仅宪翻斗策铁盔仍是军队中装备的护头装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