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者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了解食品安全卜皮念知识,用可靠的知识武装头脑,提高防骗指数。这对于过去自给自足的人们来说一点不难,吃着自家养的鸡下的蛋,喝着自家种的黄豆磨成的豆浆,不需要担握陵心。不过现代人每天住在高楼大厦,可能根本没见过菜地麦田,不了解安全的食品是什么样子。所以增加食品安全知识最为必要。
如果习惯了去超市买东西,有一条捷径,就是看标签。现代食品法规定,产品包装上一定要标出食品的主要成分和占比,还要标出脂肪、糖等有机物和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读标签,聪明的消费者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食品。
不过,很多消费者懒得看标签,或者是看不懂标签,就干脆不看了,白白放弃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很多商家也利用了这一点,在宣传上大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比如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这两种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食品,只不过反式脂肪更便宜耐用。商家为了好听,把许多反式脂肪含量高的产品,包装成“饱和脂肪低”,这虽然不算错,但却明显是在误导你。如果你不看标签,就很可能会以为这就是一款健康食品。
还有对于超市里那些根本没有标签的散装食品,还是绕着走为妙。没有标签的食品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即便是在高级餐厅和咖啡馆里,食材也可能有问题。
曾经有位厨师悄悄透露给作者一些黑幕,伦敦一家高档餐厅用大一点的鱼籽酱冒充最贵的大白鲟鱼子酱,用姜黄粉冒充名贵的藏红花粉,还有的餐厅用普通黑松露冒充每公斤几千欧元的法国佩里戈尔松露。总之,越稀有的型困东西越容易掺假。因为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大多数消费者没有辨识能力。
最后一条建议是,选择新鲜食品代替深加工的食品。如今,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销售链条更长了,食品货运在全球扩展,各级批发商陆续出现,而每多一道环节,食品就多了一分掺假的风险。所以为了减少风险,最好尽量选择加工次数少的产品,比如选土豆好过薯片,大米好过米粉,鲜肉好过肉松。
标签: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