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气凌人凌的意思是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盛气凌人(拼音:shèng qì líng ré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近义词:目中无人、盛气临人
反义词: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成语出处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盛气而胥之。(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盛气凌人”。
成语故事
战国时赵太后辅佐年幼的赵孝成王执政,秦国趁机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赵太后不肯。大州轿臣触龙求见,赵太后装出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触龙入情入理搜州的开导终于使赵太后同意齐国要求。
成语寓意
盛气凌人的赵太后,最终也没有顺着自己的心意,留下儿子。论原因,还是归于赵太后在触龙面前自觉理亏。触龙为赵太后分析形势,认为放公主做人质是对各方都有利的选择册漏肆。有些人自觉地气势盛于他人,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实际上却毫无能力去真正做事。这样的人,犹如纸老虎,不攻自破。总之,情绪上的反抗,只是短暂的、不实的。能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标签:盛气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