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历八月初八的凌晨十二点,将一口老式自鸣钟放在郊外的平地上,围着它左右各转三圈,就会突然出现一个神秘人物,他会让你知道,你将来会是怎样的死法。
应该是指这个吧。或是仙师兰岗“迎公王”(农历八月初八),这是传统风俗。其他就没什么了。
其他的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跟农村无关:
月初八。这一天汉族没有节日,过去是否有过,已经不得而知。但不少少数民族有。
赶秋节是苗族的民族节日,一般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但是最近慢慢也演变为按阳历过,它一个方面是庆祝丰收,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兴仁县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百日不绝,大地一片汪洋,生灵涂炭。唯有勤劳勇敢的苗家少年阿衣和美丽善良的阿兰姑娘带着忠实的猎狗阿嘎寄身于一只大木盆里,随波漂泊……他们心心相印,不畏艰险战胜灾害,捧来肥沃的泥土,细心栽种,日夜呵护。终于迎来了新生。农历八月初八日,即“辰”日这一天,阿衣和阿兰在喜庆丰收的日子里结为夫妻,生儿育女。
土家族“八月八”唢呐节。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是镇远尚寨土家族隆重的唢呐节。每年的葛根会在云南大理三塔寺内举行,又称“耍海节”、“绕海会”,是云南大理、剑川等地白、彝等族在八月初八至十二日纪念为民除害的英雄段赤诚的祭祀典仪。据传南诏时,洱海有条恶蟒,经常兴风作浪,百姓不得安宁。石匠段赤诚下海捕蟒,最后与蟒同归于尽。此后每到他的忌日(八月初八),当地民众都要绕海祭祀,并且大做善事(如打涝溺尸、修筑堤防、救济贫民之类),然后划船放歌,举办野宴。
每年八月初八日是传说中的瑶池大会。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穆王于昆仑侧瑶池上,解西王母《穆天子传》”,而美猴王孙悟空则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
1、观谷:
谷日节当日,全家离开城市来到乡村田野,大人向小孩子介绍基本农业知识,全家观看各种越冬作物的长势,让小孩和大人一起亲近农业,帮助孩子树立尊重农业、农民、爱惜粮食的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同时启发小孩爱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在大春节期间,来到郊外田野,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远足活动。
2、食谷
返家后,由孩子亲手制作一餐谷物晚餐给全家食用。如让孩子亲手和面蒸馒头、亲手制作面条、亲手淘米蒸饭、亲手熬粥,大人只作必要的指导,而不要代替。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真切的懂得粮食的珍贵,劳动的不易。
3、养谷
城市生活节奏很快,人们难得亲近一次自然。建议谷日节,全家赴花卉市场选购一些观赏作物(如“观赏谷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养护这种“作物”。
镇远尚寨土家族人民的唢呐节。
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是镇远尚寨土家族人民隆重的唢呐节。唢呐是这里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乐器,尚寨土家族人民都有吹唢呐的习惯和技巧,这里寨寨有唢呐,人人会吹奏唢呐,尚寨被称为“唢呐之乡“。据说这里的唢呐曲调有近百种,曲调轻松活动,节奏平稳规整,旋律淳朴动听。
白露.属于24节气.
标签:初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