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汪忠镐院士:为患者不再误诊而奔忙

汪忠镐院士:为患者不再误诊而奔忙

2023-08-23 03:32:15 编辑:join 浏览量:553

汪忠镐院士:为患者不再误诊而奔忙

“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很可能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一分钟都停不下来!”

——汪忠镐3年前,汪忠镐院士出现不明原因流涕,最初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不久,渐渐出现和睡眠进食相关的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以至窒息,这些属于典型的哮喘症状,呼吸科专家理所当然地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常规治疗后,症状稍微缓解,他就出院投入了工作。但是,咳喘屡屡发作,以致5次以支气管哮喘大发作急诊入院。

按照哮喘治疗,病情却越来越重,强烈的窒息感折磨着他。凭着多年的行医经验,汪忠镐院士坚信自己不是哮喘病,经一位外国学者的友情提示,让他想到自己很可能属于胃食管反流病。

接下来,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证实了诊断。

他终于明白,困扰自己一年多的致命性呼吸困难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一种最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喉痉挛。

通过在国外实施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后,“哮喘”症状很快消失了。

胃食管反流病在英国每年患病率约为万分之五点五,在美国每年也有约1900万成人患此病。

到底是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低于西方国家,还是众多患者漏诊和误诊?

汪忠镐更确信后者,并做出决定:组建胃食管反流病诊治中心。

2006年4月,病愈回国的汪忠镐院士牵头建立国内第一个胃食管反流病中心。

近两年的时间,带领医护人员为600余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了射频或手术治疗。

繁复多样的病情令汪忠镐院士的思考进一步深入:胃食管反流病不仅引起“哮喘”,肯定有一组特定的、未被认知的症候群,甚至可以引起消化道外器官的器质性损害。

2007年7月,他发表论文《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ELTS)的发现与命名》,在国际上首次命名这种疾病。

与此同时,汪忠镐院士以自身的误诊亲历,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和医学界发出呼吁:“胃食管反流病可长期被误诊为哮喘、冠心病、气胸、咽炎、鼻炎、耳聋、龋齿等,患者随时处于窒息的潜在危险中,请各位帮助发现患者!

发现患者就是救人!”

言论“赠给犹如美国血管王的汪忠镐教授。”

——德国外科主席贝尔教授把自己主编的《血管外科学》一书赠给汪忠镐院士时,在扉页上郑重题词。

“在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上,我们都没有资格发言,只有汪教授才是真正的权威。”

——国际脉管外科学会主席约翰教授和美国血管外科先驱杰克逊教授都给予汪忠镐院士高度评价。

“我个人特别推崇他的科学精神和顺理成章地概括及提出了‘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

GELTS这个新概念的提出不仅为很多胃食管反流病、重症咳嗽、咯痰等患者带来了希望以至新生,而且在医学领域中也构成了一种概念的改变或突破。”

——我国外科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撰文表示。

“汪院士说,‘医生不应该有误诊,但如果是在对疾病不了解的情况下,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

汪院士对失误如此宽容,令人肃然起敬,也发人深思。汪院士对医生失误的宽容,并以积极的态度介入失误背后的实质,最终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造福了更多的人……”——《人民日报》时评指出。“普及疾病防治常识,对提升患者的防范误诊意识非常重要。大众对某一疾病的认知程度,一定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健康教育干预的基础上。若干年后,在中国胃食管反流病防治史上一定会记下正视和扭转误诊这浓重的一笔!”——《健康报》刊载文章表示称赞。

【摘自:中国科学院与中国2010-08-06】

标签:汪忠镐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28368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