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韦庄的《菩萨蛮五首 其三》。寓意是说年轻人身体好,不惧寒冷。
原诗: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五代: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释义: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红袖:指代少女。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韦庄离开江南之后。这首词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作者成就:
韦庄与温庭筠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
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
韦庄亦善书法,《书史会要》称其“当时以作字名于世,有行书法”。
诗人亲属: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韦庄出身于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为北魏武都太守韦阆的后代。韦阆之孙韦夐,于北周时被封为逍遥公,其子孙因而号称“逍遥公房”。韦夐的曾孙韦待价,唐高宗时官至文昌右相。韦待价的曾孙韦应物,为著名诗人,官至苏州刺史。
唐末诗人韦庄晚年写的《菩萨蛮》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韦庄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韦庄说“当时年少春衫薄”,韦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可是他并不是不用形像,“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用春衫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
韦庄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阳住过,所以不管是长安也好,洛阳也好,都是他的故园和旧居所在,他现在由“未老莫还乡”转变成“白头誓不归”,是因为他无家可回,无国可归了,唐朝已经彻底灭亡了,回乡的希望荡然无存,所以他才决然的说“白头誓不归”,口气极为决断,含义则极为沉痛。这正是韦庄词的特色。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标签:春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