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胡黄连

胡黄连

2023-08-14 01:44:07 编辑:join 浏览量:569

胡黄连

1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胡黄连的功效

【性味】苦,寒。

《唐本草》:"大寒。"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胆、胃三经。"

《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燥湿。

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

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

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临床应用

用於骨蒸潮热

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份,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

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

用於小儿疳热

胡黄连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胃肠湿热,故可用於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叁、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

用於湿热泻痢、痔疮肿痛

胡黄连苦寒沉降,功似黄连,善除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为治疗湿热泻痢及痔疮肿痛的良药。

胡黄连的作用

保肝利胆作用

胡黄连苦苷I等体外对补体介导的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

胡黄连苦苷Ⅱ及其有关苷类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黄连根和根茎水提物对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抑制作用,对游走抑制因子的产生则有兴奋作用。

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其他作用

胡黄连中的糖苷部分可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豚鼠过敏性气管痉挛严重程度。

胡黄连水浸液体外对英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2胡黄连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一般没有不适反应。

很苦,剂量稍大,部分病人会有恶心、腹痛、滑肠便稀等反应。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脾虚慢性腹泻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

临床上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黄连素针剂。

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

多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皮疹、发热,甚至喉头水肿、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药不对证。

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3胡黄连附方

1、胡黄连治骨蒸潮热: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分,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

胡黄连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胡黄连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

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

五、七丸至

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3、胡黄连治小儿疳热:胡黄连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退虚热,故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万病回春》)。

4、胡黄连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

(《本草求原》)

5、胡黄连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

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

米饮服,每服

一、二十丸。

(《全幼心鉴》)

6、胡黄连治痈疳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

以茶或鸡子清调涂。

(《简易方论》)

7、胡黄连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

为末。

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

(《苏沈良方》三物散)

8、胡黄连治痔漏成管:胡黄连(净末)一两,穿山甲(麻油内煮黄色)、石决明(煅)、槐花(微炒)各末五钱。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

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比及遍身诸漏皆效。(《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

9、胡黄连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

每米汤下三十丸。

(《鲜于枢钩玄》)

10、胡黄连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

(《孙天仁集效方》)

11、胡黄连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12、胡黄连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

(《济急仙方》)

13、胡黄连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

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14、胡黄连能清大肠湿火蕴结,还可用治痔疮肿痛、痔漏成管,胡黄连常配刺猬皮、麝香为丸,如胡连追毒丸(《外科正宗》)。

15、胡黄连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

(《普济方》胡黄连散)

16、胡黄连治湿热泻痢:胡黄连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尤善除胃肠湿热,胡黄连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常与黄芩、黄柏、白头翁等同用。

4胡黄连食用方法

胡黄连汤

组成:胡黄连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襕,醋炙) 甘草(炙,锉) 白蒺藜(炒) 黄耆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15克 威灵仙(去土)30克

用法: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童便、酒共80毫升,乌梅1枚打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主治:虚劳,寒热心悸,骨节酸疼。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胡黄连丸

组成:川黄连15克 胡黄连15克 朱砂3克(另研)

用法:上药前二味为细末,入朱砂末,共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挑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0.3克,饭和丸,如麻子大。

每服5——7丸,食后米饮下。

主治:小儿肥热疳。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胡黄连饮

组成:胡黄连、黄药子、人参、甘草(炙)、白术(炒)、秦艽、柴胡各等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每服2钱,水1盏,嫩桃柳枝各7寸,乌梅少许,煎8分,澄清作2分,食后、卧时各1服。

小便赤,验,便清止药,便成肌进食。大抵15岁儿宜此。

主治:疳热,泻无时,饮食进退,面黄髓黑,日渐瘦瘁。

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胡黄连麝香丸

组成:胡黄连1两,白芜荑(去扇)1两,木香半两,黄连半两,辰砂(另研)1分,麝香(锉,研)1钱。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至10丸,米饮下;3-5岁以上者,可服15-20丸,不拘时候。

主治:小儿疳气羸瘦,白虫。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5胡黄连药理作用

1.保肝利胆作用

胡黄连的根提取物有利胆作用。

胡黄连苷Ⅱ对四抓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实验表明,胡黄连提取物对大鼠体外肝中毒均有抗肝损伤作用。

从胡黄连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香荚兰乙酮对麻醉犬有显著的利胆作用。

2.抗皮肤真菌作用

胡黄连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董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茵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对平滑肌的作用

香荚兰乙酮对家兔回肠和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各种痉挛剂引起的豚鼠回肠和大鼠子宫的痉挛有拮抗作用。

胡黄连的糖甙部分对异丙肾上腺素长期给药引起的豚鼠支气管扩张的灵敏度降低有保护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何用可显著降低豚鼠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效应。

标签:胡黄连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26405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