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词鉴赏大全

2023-08-13 17:18:37 编辑:join 浏览量:535

古诗词鉴赏大全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扬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这次,当他即将离开金陵,前往扬州时,朋友相送,在饯别的酒度上,李白写了这首诗,作为临别纪念。这些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不过是些年轻的朋友,彼此虽意气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这首诗就很不好写。说多了虚词,没有实际内容,只能流于浅薄、空泛。然而朋友相处,一旦分离,总是令人留恋的。现在如此写来,恰到好处,它真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诗的开头两句,就写得很欢畅、豪爽,形象生动,意境丰美。暮春三月,杨花飞舞,金陵酒肆,吴姬劝尝。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论是【欲行】还是【不行】的人,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两句,用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总写一笔惜别的热烈场面。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点,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意。于是最后两句,以设问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这离情别意的深切: 请朋友们不妨问一问啊, 向东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 我们惜别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谁短啊又谁长? 如此作结,不仅形象生动,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韵悠然。全诗语言清新流利,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谢榛说:【太白《金陵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妙在结语。】(《四溟诗话》)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行路难》共三首,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作的。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在这首诗中,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面对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进了,【玉盘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剑四顾,心意茫然。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冰已塞川;将登太行,雪又满山。人生世路,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道路纵然如此崎岖,诗人也并没有就此意冷心灰,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见商汤那样,做出一番宏伟的事业。可是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是怎样的欲罢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最后两句,虽然是以豪迈的气概,写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构成了这首诗的基调,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剧地起伏跳荡,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势,扣人心弦。 这首诗语言高华,但又自然明畅,音节高亢,但又抑扬宛转。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化成了一个个鲜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盘】、【冰川】、【雪山】【碧溪】、【红日】、【云帆】【沧海】,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而强烈。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和感人力量。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宫女怨情的诗。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该有多少无辜的少女,长年被幽闭在深宫之中,度着那凄凉的岁月,遭受那难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残啊。李白在这首诗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的开头两句,写这位宫女久久伫立阶前,以致夜露浸湿了她的罗袜,冰凉冰凉的,这才把她惊醒。一个【侵】字,把宫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动地烘托了出来。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这位宫女在凝思什么?一个孤独的少女,她该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无限忧伤、抑郁和苦闷的心情,通过这十个字所描绘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当她意识到夜露侵肌,转身返回室内的时候,室内也同样是冰凉冰凉的。【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放下帘子,是为了挡住寒气的侵袭,可是透过疏帘,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着,又该增添多少愁绪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这里没有正面着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宫女的深深怨情,正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任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于天宝初年入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李白到长安后,受到玄宗非常的礼遇。玄宗曾亲自【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把李白置于翰林院,赐以天马驹,宫中宴会,玄宗巡游,都让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云。李白对唐玄宗的礼遇,以及当时的生活也是感到满意的,所以写了一些思想内容贫乏,歌咏宫廷生活的诗篇。这三首《清平调辞》,就是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赞颂杨贵妃的美丽。起句连用两个比喻,一比杨贵妃的服饰,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过两个贴切的比喻就把杨贵妃的形象勾画出来。次句进一步用牡丹花带露颜色更鲜艳,来形容杨贵的艳丽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笔锋一转赞颂象杨贵妃那样的丽质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见到。结句更一层说明杨贵妃有如【瑶台】仙女,只应在皎洁的月光下于【瑶台】中相遇。全诗以妥贴的比喻,奇妙的想象竭力描绘、歌颂杨贵妃之美。 第二首写杨贵妃因貌美而得宠。首句以带露香艳的牡丹花来比杨贵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杨贵妃受玄宗宠幸一样。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来衬托杨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梦中欢会,而现实中的杨贵妃则是【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后两句又用赵飞燕受宠于汉成帝和杨贵妃相比,赞美杨贵妃远胜赵飞燕。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既颂扬了杨贵妃,又突出了她备受恩宠。 第三首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首句写玄宗和杨贵妃共赏牡丹,但诗人突出玄宗对名花和有【倾国】之美的杨贵妃的欢爱,同时还包含着只有【名花】才能和杨贵妃相配,只有【倾国】之色的杨贵妃才配得到玄宗宠幸之意。次句明确点出唐玄宗面对【名花】和【倾国】佳丽的欢悦惬意。第三句具体叙写只有名花与美人,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结句写赏牡丹的地点和唐玄宗倚着阑干欣赏的神态。 这三首诗反复歌咏杨贵妃的美丽和唐玄宗的宫廷生活,虽写得雍容华贵,但实际上表现了李白这一时期作为宫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标签:古诗词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26329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