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类型的肛瘘,瘘管走行在括约肌间隙,约占肛瘘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上行到直肠壁可形成高位盲瘘。另外,瘘管也可以开口于低位直肠。
约占23%,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瘘管从内口通过内、外括约肌到达坐骨直肠窝,如果瘘管向上的分支通过坐骨直肠窝的顶点或是通过肛提肌到达盆腔,可形成高位盲瘘。
这类型的肛瘘多是由于肛提肌上的脓肿,占肛瘘的5%。瘘管经括约肌间到达耻骨直肠窝,再到肛周皮肤。也可以形成盲道或蹄铁瘘。
括约肌外瘘占肛痿的2%,瘘管从肛提肌以上的直肠开始,穿过肛提肌经过坐骨直肠窝到达肛周皮肤。这种肛瘘多为医源性损伤所致,也会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克罗恩病等引起。
肛瘘的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为主。继发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脓肿自行破溃处或切开引流后,破溃或引流处的部位成为肛瘘外口,而原发感染灶成为内口。随着脓肿逐渐缩小,脓肿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管道。另外,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炎症、恶性肿瘤、肛管外伤感染也可引起肛痿,但较为少见。
主要依据视诊、肛门指检、肛门镜、探针、瘘管注射液检查等的结果来判定,必要时可以做MRI或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来明确诊断。
肛瘘的治疗原则是清除肛瘘内口和所有相通的和上皮化瘘管,同时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必要时需要进行修复。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
标签:肛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