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什么是克山病

什么是克山病

2023-07-19 02:14:19 编辑:join 浏览量:575

什么是克山病

1什么是克山病

克山病(Keshan disease)是一种影响心脏肌肉并有致命风险的疾病。可以由硒缺乏引起,主要症状是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作为营养疾病的其中一种严重类型,克山病很独特,并且主要影响年轻女性和孩子。

硒是一种可以在土壤和水中发现的元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都很重要。

作为一种抗氧化剂,硒有保护全身组织氧化的功效。

但饮食包含的硒太多也会导致严重健康问题,而太少则容易发展成克山病。

由于土壤中的硒越来越少,这种疾病在国内个别省份影响较多女性和孩子。

此外,尽管比较罕见,静脉注射营养和肠胃吸收硒困难的住院病人也可以患上克山病,但通过改善饮食很容易解决这种问题。

克山病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心脏肌肉扩大或发炎,也叫做充血性心肌病,可以通过心脏检查诊断出。

此外,症状还包括胸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和胰腺功能减退等。

克山病患者存在发展成癌症,中风和高血压的巨大风险,如果不加适当治疗,会最终转变成充血性心脏衰竭。

除了饮食营养缺乏或肠道疾病等因素以外,还可以由其它原因导致。

调查显示,患者体内通常存在高于正常水平的柯萨奇B病毒抗体(Coxsackie B)。

由于两种疾病存在不同症状,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柯萨奇病毒就会变异成克山病。

2克山病的症状

克山病的症状可分四型: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

急型:多冬季发病,常因寒冷,暴饮,暴食分娩等而诱发。

恶心、呕吐、头晕,严重者数小时内死亡。常心有源性休克,各种严重心律失常。

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急型发病后出现浮肿、肝肿大等体征三个月以上不消退者已由急型转为慢型。

亚急型是小儿克山病的一种类型,春夏发病多,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面色灰暗、全身浮肿,心脏向两侧扩大,舒张期奔马律,肝脏肿大,三个月不缓解者,已转为慢型。

慢型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肝脏肿大,下肢浮肿,极似扩张型心肌病。

潜在型是各型治疗之后,或是克山病的早期改变。

克山病有流行症学特点,即地区,季节及人群发病特点,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奔马律及心功能有关的杂音,在克山病流行区诊断不难。

3克山病的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在农村进行X线检查是发现克山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可见心脏扩大,呈肌源性扩张,搏动减弱,以慢型及亚急型最明显,多为普遍性中度以上扩大可呈球形普遍增大,常伴有肺淤血,急型呈普遍性轻至中度扩大,亦有少数心脏不扩大,扩大的心脏横径下移,心脏呈三角形无力状,搏动减弱或消失,称之为肌源性扩张;

而儿童患者心脏常呈球形扩大,肺血管多呈静脉性淤血或混合性充血,早期可见上部肺血管影增多,增宽,急型者尚可见肺血管边缘模糊,肺门增大和肺野云雾状阴影等肺静脉高压之表现,有时可见肺栓塞的表现。

(2)超声心动图检查 本病超声心动图改变与扩张型心肌病极为相似,常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慢型及亚急型者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腔多呈普遍性扩大,左右心室流出道增宽,心室壁薄,心室弥漫性活动减弱,并有节段性运动障碍,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有时可见到附壁血栓,急型者左心室腔扩大多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发现49.2%的病人有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亦常见,心力衰竭治愈后瓣膜关闭不全可减轻,甚至消失。

(3)收缩时间间期规定 此测定示PEP/LVET(喷血前期时间与左室喷血时间之比)比值高于正常(正常值0.345±0.036),反映本病心肌收缩力减弱。

(4)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 这是与心导管检查相结合的活组织检查法,将取得的心内膜心肌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4克山病的治疗方法

1.急型克山病

(1)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就地早治疗,积极纠正急性心功能不全,努力防止转为慢型。

(2)改善心肌营养代谢:临床实践证明,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可改善心肌、血管壁及全身代谢,增加心肌对葡萄糖的利用及糖原合成,增加心肌能量储备,改善组织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在改善代谢的基础上,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使心源性休克得以纠正。

用法:急型重症病人,首先应用维生素C 5~10g(小儿3~5g)单独或加入25%~50%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根据病情每2~4小时重复1次,24h总量不超过30g(小儿10~15g)。休克缓解、心律失常纠正后,每天静脉注射5g(小儿3g),连用3~7天。休克再发时可重复使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辅酶A、泛癸利酮(辅酶Q10)、二磷酸果糖(FDP)等亦可使用。

(3)减轻心脏负担:首先是使病人安静以减轻心脏负担。

对于烦躁不安、频繁呕吐者,可选用亚冬眠疗法。

常用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哌替啶50mg(小儿各0.5~1.0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地西泮(安定)20mg(小儿按每次0.25~0.5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使病人处于亚冬眠状态。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急型病人,常不急于纠正低血压。若在维生素C第2次注射后血压仍未回升,休克无缓解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如低血压同时有左心衰竭除可用强心药外,亦可将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与硝普钠合用,并根据血压调节药物浓度与滴注速度。

(5)纠正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急型、亚急型有心力衰竭者,宜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如毛花甙丙0.4mg或毒毛旋花子甙K0.25mg稀释后静脉注射。上述治疗效不佳者尚可选用多巴酚丁胺、氨吡酮和甲腈吡酮。

此外,用血管扩张药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出现急性肺水肿时按急性心功能不全处理(选用利尿药、强心苷、血管扩张药及吗啡等)。

急型病人出现的心律失常,多在改善心肌代谢、纠正心源性休克等治疗后4h内好转或消失,若不能纠正,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频发室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可静脉注射或滴注利多卡因以及硫酸镁,待基本控制后可选用下列口服药维持,如美西律、普罗帕酮、胺碘酮、丙吡胺、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快速心房颤动可静脉注射毛花甙丙。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者,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治疗。若出现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6)防止急型转为慢型:急型克山病病情控制后,应加强生活指导。

1个月内不参加体力劳动。

3个月内复查1次,防止转为慢型。若出现心脏扩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体征时,即按慢型克山病治疗。

2.亚急型克山病 亚急型克山病的临床表现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少数伴有心源性休克。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同慢型,根据病情可选用亚冬眠药物或镇静药。并存心源性休克者,按急型治疗。

3.慢型克山病 主要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并防止感染、过劳、受寒等诱因,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强心药一般选用地高辛口服,成人0.125~0.25mg/d,根据个体化原则,并随病情需要调整量。

利尿剂适用于有水肿者,可间断或每日口服双氢氯噻嗪、安体舒通和呋塞米等。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并随时予以纠正。

血管扩张剂可用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尤适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可选用硝酸异山梨醇、哌唑嗪、肼屈嗪、酚妥拉明、卡托普利、硝普钠等。

此外,亦可选用多巴胺、多马酚丁胺、氨力农(Amrinone)等非洋地黄强心剂。洋地黄可谨慎长期服用。心律失常治疗与急型克山病同。

4.潜在型克山病 进行生活指导,防止感染;对不稳定的病人,应对症治疗,定期体检。

5克山病的预和预防

克山病的预后

小儿克山病急性型病死率高,为30%~85%。

大剂量维生素c 和亚硒酸钠的引入可使急性型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病死率降至6%~18.9%。如能早期、及时、合理的治疗和抢救,临床治愈率可达85%以上。

急性型20%可转为慢性型,20%可转为潜在型,症状可完全消除;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人可在发病后24h 内死亡,约50%在2 天内死亡,死因多为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可猝死,部分转为潜在型。潜在型可保持一定的劳动力,但可出现急性发作或转成慢性型,合并严重心律失常者预后不佳。

克山病的预防

应开展群防群治,搞好环境卫生,改良水质及农作物,改善膳食和居住条件。预防发病的诱因,包括防治肠道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热、过冷或过度劳累,以及防止暴食及精神刺激等。近年来有的病区曾试用口服亚硒酸钠防治本病,可减少本病的急性发作和降低病死率。用法为1~5 岁每次0.5mg、6~9岁1mg、10 岁以上2mg,每周1 次,每年发病季节前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6个月。一般无不良反应。硒中毒的反应有谷丙转氨酶升高、造血及凝血障碍、脱发、脱甲等。亚硒酸钠对本病的预防作用未明,似与硒为谷胱甘肽氧化酶和辅酶q10 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有关。有的病区采用钼酸铵、硒盐、锌盐施肥,可获预防本病和农作物增产双重效果,值得探索

标签:克山病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21687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