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囊肾早期常无典型症状,有些有血尿、轻微的蛋白尿、低比重尿,肾区肿块或肾外囊肿如肝脏囊肿,有些则以高血压为首发表现。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程较长,进展相对缓慢,一般在35岁以后出现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肾脏和肾外表现。
(1)肾脏囊肿:初起仅有少量小囊肿,随病程进展囊肿逐渐增多增大,最终整个肾脏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肿,形似葡萄。
(2)腹部肿块:当肾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腹部即可触及增大的肾脏。
(3)腰腹部疼痛:肾脏占据大部分腹腔,可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背部和腹部胀痛。
(4)血尿:可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5)白细胞尿:尿路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尿和(或)脓尿。
(6)夜尿增多:疾病早期可出现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
(7)终末期:会导致患者出现肾衰竭,高血压等疾病。
(8)肾外囊肿:分为囊性和非囊性两种。
囊肿可累及肝脏、胰腺、脾脏、卵巢及蛛网膜等器官。其中肝囊肿最常见,约占总数的50%,大多数病人无症状,少数可表现为疼痛、囊肿感染和出血。非囊性病变包括心脏瓣膜异常、结肠憩室和颅内动脉瘤等。
其中颅内动脉瘤危害最大,发生率在5%~22%,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旦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出血时,可出现剧烈头痛、癫痛发作等,是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多数于新生儿期、儿童期发病,同胞兄弟中可有阳性病史,可合并多种先天畸形,既有肾脏也有肝脏异常,可表现为胎儿受压综合征、Potter面容、发育不全、气胸、肺气肿。
而年长些的患儿则更多表现出肝脏方面的问题,如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血容量增高,可发生高血压性心肌病和心衰、心内膜纤维化,尿液浓缩差,在呕吐、腹泻时容易发生脱水。
标签:多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