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前面大部分被肋区所掩盖,不过在左、右肋弓之间的腹上区,有一小部分露出于剑突之下,并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
肝上方是膈,肝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并可用三点的连线来表示:即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的交点,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
在膈上面与肝相对的是右侧胸膜腔、右肺及心等。
肝下方是腹腔器官,左下方是胃前壁,右下方是结肠右曲,中下方是十二指肠上曲。肝下界右侧与右肋弓一致,中部超出剑突下约3cm,左侧被肋弓掩盖。
对于3岁以下的健康幼儿,由于其腹腔容积较小,而肝的体积相对较大,肝下界常低于右肋弓下1.5~2.0cm,不过到7岁以后,其肝下界与右肋一致。
肝的右后方是右肾上腺和右肾,左后方邻接食管。
肝脏具有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解毒等生理功能。
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肝细胞每天可分泌800~1000ml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
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不论是从外部摄入的还是自身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都需要经过肝脏处理解毒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其解毒功能主要以以下五种方式进行:
肝脏含有免疫系统的成分,这些免疫成分主要由Kupffer细胞、NK细胞以及由肝脏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组成。
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它们不仅能非特异地吞噬和清除血流中的细菌、异物等抗原性物质,还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抗肿瘤免疫、内毒素解毒、抗感染、调节微循环以及物质代谢等方面的作用,从而维持体内的内环境稳定。
病毒性肝炎可见肝脏肿大,质较软,表面光滑。
从镜下观察,可见肝细胞发生广泛的肿胀变性,伴有气球样变,且因肝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紊乱拥挤,肝血窦受压而变窄,肝细胞内可见胆汁淤积现象。
肝细胞有轻微坏死迹象,可见点状坏死与嗜酸性小体。此外,肝小叶内与门管区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
脂肪肝与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及肥胖等因素有关。
肉眼观察外观,肝脏大而软,颜色由棕红色变为黄色。镜下可见肝细胞内含大量脂滴,并将细胞核挤到细胞一侧,肝细胞肿大变圆。
此类疾病的发生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药物及化学物质的损害、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
肉眼观察肝脏,早期可见肝脏体积正常或稍增大,重量增加,质地正常或稍硬;晚期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肝脏的表面和切面有弥漫全肝的结节,结节可呈现正常肝脏色泽、黄褐色(肝细胞脂肪变性)或黄绿色(淤胆),纤维间隔多呈灰白色。
肝癌指肝细胞或者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形成的恶性肿瘤,可分为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
标签:解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