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世说新语》6则故事,篇幅虽短,道理颇深

《世说新语》6则故事,篇幅虽短,道理颇深

2023-06-30 09:54:37 编辑:join 浏览量:594

《世说新语》6则故事,篇幅虽短,道理颇深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作者是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上流社会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鲁迅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冯友兰也把《世说新语》当作“中国人的风流宝鉴”,而大翻译家傅雷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世说新语》记载了许多特立独行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故事,读之如行山路,移步换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今日与大家分享书中几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回顾魏晋风骨。

故 事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 读

陈寔(东汉时期官员、名士)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陈寔于是独自出行了,走之后,朋友才赶到。当时陈寔的儿子元方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不见您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非常生气,说:“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家父约定中午走,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十分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连看也不看他一眼。

言而有信,是每一个人都该坚守的原则之一,就这一点而言,陈寔的朋友无疑是理亏的一方;当着对方的面指责对方的家人,这显然有失礼貌,何况指责本身就站不住脚,陈寔的这位朋友活脱脱一副无理取闹的模样,也难怪年幼的元方不想搭理他了。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对方,对方自然也会尊重你;而如果你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不要太期望别人把你摆在尊贵的位置上了。很多人都责怪别人对自己无情、冷漠、无礼,但这时应该更多地反省一下自己的态度和做法,如果自己不对,又怎能苛求别人呢?

标签:虽短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17966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