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最痛恨的一句教育名言,恐怕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了吧。
笔者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理性分析“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不想学习的学生”。我把学生分为“真不想学习”的学生和“假不想学习”的学生,并认为对于那些“假不想学习”,老师如果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是可以把他们挽救回来的,并且举了我工作中遇到的两个逆袭的例子进行说明,尽管这样,还是遭到了很多同行的怒怼,他们甚至怀疑我再说假话。
有人说,孔子3000弟子,只有72贤人,难道你比圣人还厉害?也有人说,你那么能耐,你的学生都应该考北大清华啊;来,你来我们这里,我把最差的学生给你试试。
我觉着这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这里我并没有说自己厉害,更没有要求别人怎么做,只是想说明老师不要轻易放弃学生。
这里让我想起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其实作为老师,我也挺反感这句话的,因为它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尤其是有些领导,把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去要求老师,给老师施加压力,更令人不能接受。
这句话最初出自谁之口呢?
据说,最早说这句话的叫陈鹤琴,他是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说这句话,其实有两个语境:一个是他所从事的是幼儿教育,而不是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教育,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另外一个就是他用这句话来自励,而不是要求别人。
事实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这句话,在其《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 直到不久前,这种说法还是相当流行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既然如此,那就应当没有难教的学生了。而所谓难教的学生,是无能的教师臆想出来的而为自己的教育无能找借口。”
但是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苏霍姆林斯基是作为批驳靶子而引用这句话的,紧接着,苏霍姆林斯基便用了大量篇幅来论证:“难教的儿童总会是有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他们。”也就是说,连苏霍姆林斯基也不认可这句话。
但是,确实有一个人做到了!她叫霍懋征,一位“国宝”式的教育者,她不仅信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而且亲自实践,并且获得了成功!
霍懋征老师有多么成功呢?
在她从教60年的时候,搞个一个“典礼”,84岁的霍懋征精神矍铄,下面坐着的好多学生,都是鬓发斑白了。霍懋征上来就一句:“孩子们!”全场爆笑。她说:“不管你们今天是什么样子,在我眼里,永远是可爱的孩子,依然是当年你们入学时的场景,你们在我眼里,永远是可爱的孩子。那么,我要问问你们,在座的孩子们中,做过共和国将军的,请起立。”这时候站起来一批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她就指着其中一个将军说,那个曾经是调皮捣蛋的全校有名的害群之马,但你后来做了共和国将军,老师祝贺你;在座的孩子们,当过部长的请起立,哗啦又起来一批,霍懋征又表扬了他们;然后继续问:在座的孩子们,你们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你们做过劳动模范的请起立。哗啦,全场都起来了,多少人都哭了。
这就是霍懋征的成就,这就是霍懋征的“资本”!她从教60年,创造了“四个从没有”。
第一个从没有:从教60年,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
第二个从没有:从教60年,从没有请过一个学生家长;
第三个从没有:从教60年,从没有惩罚过或者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
第四个从没有:从教60年,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
霍懋征为什么能做到这些?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的“真爱”!这种爱,是我们根本做不到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
霍懋征出生在济南市一个教师家庭,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作为那个年代的高材生,她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因为对于孩子的真爱,她依然选择了北京的一所普通小学,当起了数学老师。后来,霍懋征改教语文,因为她觉着语文学科更加重要,承担着更多任务,由此成长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
所以,霍懋征是唯一一个敢拍着胸口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人,而这句话,只能用于自勉,而不能用作要求他人。
正如李镇西所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
标签: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