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从同仁堂“堂主”张生瑜早逝透视过劳死现象

从同仁堂“堂主”张生瑜早逝透视过劳死现象

2023-06-23 01:40:51 编辑:join 浏览量:589

从同仁堂“堂主”张生瑜早逝透视过劳死现象

2007年年报显示,张生瑜税前年薪为89.1万元,未持有同仁堂的任何股份。

去世前,他还在同仁堂内部身兼数项要职:同仁堂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同仁堂健康药业副董事长。

“张生瑜身为上市公司的领导,压力能不大吗?”

同仁堂工作人员说,再说,他外面的事务也很多。

据记者了解,中国企业家“过劳死”现象越来越多。

1999年5月4日,“中国火腿肠大王”春都集团董事长高凤来,在实现了春都A股上市交易并从股市募集了4个亿的现金后,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2001年7月31日,率先掀起国内啤酒并购狂潮的啤酒业铁腕人物、“拼命三郎”青岛啤酒集团老总彭作义猝逝;2004年11月7日,38岁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2004年4月8日晚,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连日超负荷的工作猝死;2005年9月18日,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38岁的孙德棣辞世……

上述企业家离去的背后,仿佛都有“过劳死”的身影。

浙江001电子集团董事长项青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王均瑶的死正是因为太劳累了。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命运,大家都是白手起家,每天工作18个小时左右。

“我正准备7月25日参加同仁堂的会议,本来张生瑜到时还要请我当董事战略委员会的主任呢。”

同仁堂独立董事王连洲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是事发两天后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张生瑜英年早逝啊,太可惜了。”

“张生瑜人很好,有头脑,很热情。

同仁堂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很难经营。

张生瑜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投资者利益,国家宏观调控、社会责任等等方面,这些国营企业的特色他都要做到位,确实很辛苦。”

不少人对张生瑜这样评价。

“过劳死”的立法困境北京市世纪律师事物所的杨培胜律师表示,目前,对“过劳死”还没有相关的定论,主要在于这个“过劳”是因谁、因何事而过劳。

长久以来可能因为工作积劳成疾,虽然在法理上可以讲得通,操作起来并不容易,但在法律上的取证却显得很困难。

他说, 在制度层面,我国对“过劳死”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尽管讨论了多年,“过劳死”仍没有纳入工伤的赔偿范畴。

对于“过劳死”,国家补偿机制不健全,使得因工作过度劳累致死的这部分特殊人群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因此,我国目前迫切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或者专门立法来防范“过劳死”,保障劳动者的合理休息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范’,导致包括‘工作压力猝死’现象越来越多。”

“社会失范”是一个社会学的术语,是指在社会变迁加剧的情况下,旧的社会规范快速失去作用,新的社会规范又还没来得及建立起来或尚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出现的规范真空或规范混乱的情形。

李迎生教授说,“就‘工作压力猝死’的现象而言,与社会失范的联系十分明显:劳动者权利保护与社会保障法制与机制建设的不健全、社会流动的不通畅、社会信用的缺失等等,都是社会失范的具体体现或因社会失范而造成,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容易引发‘工作压力猝死’。”

李迎生教授认为,“‘工作压力猝死’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

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企业经营者和普通员工的压力都加大了:经营者面临着提高效益,开拓市场的压力;普通员工面临着失业的压力。

企业文化过于关注经营效益,而不太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际环境,使员工的压力难以得到及时的舒解。”

李迎生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在工作场所建立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从而杜绝“工作压力猝死”现象。

(责任编辑:郎成林)

标签:过劳死,堂主,张生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17003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