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刘鹤人民日报撰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鹤人民日报撰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6-20 13:40:54 编辑:join 浏览量:587

刘鹤人民日报撰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我们要深入领会《决议》精神实质,把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从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出发,把握不同阶段的历史性特征,进行富有智慧的实践探索,及时上升为思想理论,更为科学地指导实践,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从历史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建设不断向高级形态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走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穷二白的局面,国家集中资源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目标。此后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经历了加速发展的阶段,生产潜力不断得到释放,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日益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三大强调了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的问题,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根据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经过充分论证,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实践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实践呼唤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本质上是发展质量不高。在经济体系中,我们有些领域已经接近现代化了,有些还是半现代化的,有些则是很低效和过时的。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主要解决的是量的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从理论看,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把握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强调,新理论产生于新实践,新实践需要新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判断,强调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决议》对高质量发展作了进一步强调。这些思想环环相扣,系统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连同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这些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思想保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

(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是经济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涉及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既是消费主体,又是生产和创新的主体,是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新动力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中,产生于人力资本质量提高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回归发展的本源,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社会效用最大化。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上,我们必须坚持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同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必须最为广泛有效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能动性,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搞平均主义,不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通过14亿多人共同努力,一起迈入现代化。

(二)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稳定性增强的发展。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从各国经济增长史看,一些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经济大起之后出现大落,往往一蹶不振。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宏观稳定成为稀缺的资源。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宏观经济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连续进程,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决议》提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要持续抓好落实,尤其要针对经济波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风险易发高发的时期,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着力用高质量发展来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三)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有就业、政府有税收、金融有依托、社会有保障。当前,我国大企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虽然近两年我国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连续居于全球首位,但主要依赖规模,创新引领力、国际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数量庞大的小企业活力强,但存在市场竞争力弱、升级能力不足的现象。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高效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大量民营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把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外资企业对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要鼓励引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在更高水平竞争中创造价值、实现互利共赢。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企业家就像鱼一样,水质水温适宜就会游过来。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他们发挥作用。

(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中央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定义性特征,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二战结束以来,开启工业化进程甚至短暂跨过中高收入门槛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只有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少数国家,这些国家无不在全球创新和产业链分工中占据关键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人力资本积累等,都与创新直接相关。《决议》强调,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掌握更多“撒手锏”式技术。基础研究能力是国家创新活力的源泉,必须大力加强。突破一个关键技术,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细分行业,进而盘活整个产业,最终对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积极带动。要调整优化科技结构,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创新领域国际合作。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军令状”、“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加快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五)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市场机制,形成良性竞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为市场主体活动提供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高质量发展要在高水平国际竞争中动态提升,推动规则、监管、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中国市场吸引力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相辅相成,是培育吸引全球一流要素和高质量微观主体的基础性制度要求,必须通盘推动,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和有序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按照“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先立后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激励约束作用。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下,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深度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三加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个发展阶段的主题,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找准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面向各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加快推动各方面工作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国民经济和产业循环不畅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要以科技创新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迭代提供应用场景,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要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高质量的商品和资源要素,增强供应链黏性,稳定产业链布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畅通。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二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升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治理结构改革,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枢纽。适应数字化趋势,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过程中,要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始终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加强全国统筹,完善能耗控制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落实好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顺应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更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三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调整、改革、完善的动态过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改革任务更为复杂艰巨,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以开拓精神和专业态度,推动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重点推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理顺煤、电等能源价格机制,鼓励绿色能源发展,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有效激励来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中国对外开放方针不会变,今天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要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要把参与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和引进发达经济体高技术高质量的直接投资,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商谈和积极加入高水平自贸协定,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与国内高质量发展形成正反馈效应。

四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基本经济制度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稳定对微观主体是刚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好《决议》要求,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深刻理解社会心理特点,了解市场关心什么、担心什么,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做好政策评估和与市场沟通,坚持问题导向,多出台服务微观主体的高质量政策。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本要素有序健康发展。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既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又要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培育有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企业。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信任、依靠和尊重企业家,发挥企业家在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

百年党史深刻启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深刻变革,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在党的领导下,准确判断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主要矛盾,从长远大势出发制定正确的重大战略,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紧紧围绕这一伟大历史目标,把落实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党员干部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经受锻炼,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发扬专业主义精神,以理性思维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务实开展工作。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靠高质量的人才,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刘鹤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16472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