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生活百科>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观后感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观后感

2023-06-14 04:20:24 编辑:join 浏览量:629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观后感

导语: 《罗曼蒂克消亡史》采取的是非线性叙事,也就是把时间打乱,通过重组不同的时空片段来呈现整个故事,带给影迷不一般的观影感受。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特别的片子,无法归于任何一种类型。程耳也是极个性化的导演,一手包办了导演编剧剪辑兼歌词。作品不多,但演员们都爱他。李安冯小刚没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章子怡奉献了从影以来的最大尺度,葛大爷光溜溜的脑袋长出了寸毛,就连倪大红喝起稀饭来,也特别香。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人都说得一口吴侬软语。一开场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赵宝刚也是惨,饭桌上没蹭到饭,反被姨太太的断手吓了个魂飞魄散)。

这一幕跟历史上青帮大佬杜月笙活埋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一毛一样。再往后看会发现,《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庞杂,人物众多,细节处却有用心雕琢,跟历史有一种整齐的对仗。葛优演的陆先生是青帮老大杜月笙,倪大红演的王先生是大佬黄金荣,马晓伟演的分明就是张啸林,袁泉演的吴小姐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

冯小刚也演过杜月笙,长相上是挺接近。不过葛大爷拿准了杜月笙的气场,都说上海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章子怡演的交际花小六,倒是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角色。她本来是王先生的老婆,王先生有权有势家里却没有一片草原。小六这匹浪蹄子的野马,只能在外撩汉解闷。

勾搭过钟汉良,也撩过小鲜肉韩庚。程耳特别喜欢用俯拍来彰显章子怡的风情。章子怡跟浅野忠信的对手戏最多,尺度突破以往,床戏就跟葛大爷的头发一样蹭蹭往上冒,车震、强暴、禁室培欲与凌虐,两个人滚在一起混成了最极端的罗曼蒂克,情欲、暴力与本能都在其中显现。

有一幕戏是,章子怡坐在渡部身上颤动,与跪坐吃饭的场景交替,她一直保持着木然的表情,高潮时刻跟脚底抽筋毫无区别。

导演的解读是,章子怡对渡部的感情更多是一种求生欲,而不是情欲。但我对章子怡这样刻板的表现还是失望的。当年冷清的玉娇龙,被时间塑化成了温柔的妈妈桑,可能当了妈之后,真的会影响情欲的表现。

巧合的是,章子怡曾经演过孟小冬。也就是那个先被梅兰芳休了,后来又跟杜月笙结婚的京剧名角,人称冬皇。

杜月笙喜欢了冬皇二十几年,从没用过什么手段逼迫,只是数年如一日的体恤敬重。葛优对章子怡,也始终是稳重的,不露声色的。只有后来他与章子怡失散,念着旁白,“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透出一种稳重的思念,有礼有节,恪守着旧世界的罗曼蒂克。

卖水果出道的杜月笙有一句名言是“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片里的人物,大概都秉持着头等人的稳重作派,乱世之中保持着朴素的准则,保持着一种体面的浪漫。

王先生明知道太太给自己戴了绿帽,还是软了心肠,一边就着咸菜喝粥,一边嘱咐给她留条后路。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程耳真是爱拍吃吃喝喝的戏,除了《我爱我家》就数罗曼蒂克喝粥最香了哈哈哈。导演也说了“人生最终就是就着咸菜喝粥。”

陆先生从血光飞溅的枪战现场撤离,仍然从容不迫,没有抱头鼠窜,而是站起身,稳重的一步一步向后走,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杜淳演的马仔,以前是拉黄包车的,既可以拉车也可以帮忙买菜杀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收一趟来回的车钱,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闫妮演的管家王妈,对着一大桌子青帮大佬,说话照样不卑不亢。中了弹血流如注的时候,还是正坐在沙发上,不忘把腰间钥匙取下来,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既有爱情的消逝,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这种消弭,就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

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昨日世界何其相似。难怪茨威格写完《昨日的世界》就去死了。“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

走到一个时代的末尾,礼崩乐坏,不堪其重的人都纷纷死去了,像一片羽毛轻轻地飞出窗外。诗人艾略特说,“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一般地淡去。”

电影里,时代的终结也是静默的,不发一言的。梅林茂再华丽的配乐都不及鼓点顿挫的一刻——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张开了双臂,犹如一尊被钉在了历史尘影里的基督,他背后影影绰绰的十里洋场春光乍泄,都如浓雾里的海市蜃楼,在新世界的太阳底下隐去。

时代薨落,砌下落梅如雪乱。扫雪的人,终于成了浪漫的终结者。

想了想,《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12月院线最会吊胃口的新片了,几款预告片藏得严严实实,除了是民国年代发生在上海的爱恨情仇,几乎没透露任何细节信息。之前看网上有个帖子分析解读了半天,说得有模有样,看完电影一对照,全猜错了。

  设计台词:“告诉你吧,全猜错了”

这是一部很需要后期解读、也很容易被过度解读的电影。还好映后有跟导演程耳一小时的交流环节,澄清了很多本来可能误会的细节。比如片中上海话里掺杂普通话,是因为沪语本身无法发音,起初我还以为跟很多浙江方言一样,普通话都可以用白话念呢,原来导演并无深意。

所谓罗曼蒂克的消亡(英文名直译是“被浪费的时间”),在片尾呼之欲出,指代一个时代的告终。故事跨度从1934讲到1949年,消亡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把背景放在民国,银幕和荧屏上演着一场场盛大的民国时装秀,供人舔屏并追忆着。

  典型的民国建筑和穿着

但归根到底,这些作品多是把现代戏改头换面搬到民国,为图个创作自由,很少有将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风情作为叙述本体的,因为那样一来,反而容易犯禁。从这一点来说,《罗曼蒂克》是有勇气的作品,程耳也是个有追求的电影人,他要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和那时的人。

虽然被刻意打乱了时间次序,并藏起了很多过渡情节供脑补,《罗曼蒂克》并不是一个难懂的故事,或者可以说,它是很多个互相有关联的小故事组成的集锦,这里有心狠手辣的黑帮大佬,随心所欲的交际花,作风古怪的车夫,遭受冷落的姨太太,婚姻破碎的电影皇后……他们合奏了一曲交响。

  群星荟萃,演绎民国群貌

那真是一个值得我们缅怀的时代。那时候讲究仪态的优雅而重于生命,人跟人的交往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感,人人都有高度的情绪克制,在最震惊的变故面前也绝不失态,并且做什么都不失一份仪式感。

通俗来讲,就是整部片的逼格很高,这份高逼格,跟主题是相得益彰的。因为对逝去憾叹,更需要放大放慢了来品味。只见有身份老大姨太影后是这样,开车的、跑腿的、甚至中枪就死的龙套,也是这样。

  人人都非常讲究仪态

吃个饭,谈个判,杀个人,甚至搓麻将喝茶闲聊天,都感觉是端着的,时刻有社交礼仪在支撑。他们呼吸的每一口气,走的`每一步,直到死亡降临的前一刻,都要浸在端庄静好里。

这大概是死者篇幅占比最多的电影之一,因为那些画面都经得起端详,值得停留。有时候逝者的特写在银幕上十几秒,也有时候一个镜头摇过去,满屋子横七竖八躺得很讲究的尸体,让人脑袋里一下子蹦出暴力美学四个字。

  每一次死亡都伴随着暴力美学

程耳的作品不多,从1999年的《犯罪分子》,2007年的《第三个人》,2012年的《边境风云》,再到这次的《罗曼蒂克》,每一部都是亲自写剧本亲自导演,每一部都要打磨上好多年,每一部也都有着同样浓烈的个人特色。

他是个实打实的作者导演,跟如今华语圈里许多什么热就拍什么的工匠,是天平的两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环境里,这样执拗的从业者是稀缺的,值得保护和推崇。往大了说,自有电影以来,真正的电影艺术大师,也只可能从这个群体中诞生。

程耳的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给我的印象很深,那种“人人寡言高逼格”的叙事风格,跟同类型的国产犯罪片截然不同,让人欣喜。而民国黑帮题材,与之更匹配,可以玩得更嗨更溜。对那个似乎遥远而不太远的时代,当代人存在一种规矩森严的想象,去年徐浩峰导演的《师父》也迎合了我们这份想象。

  去年的《师父》中同样规矩森严的民国风貌

不敢说所有人身处其中都会舒服,但呈现在视觉银幕上确实醒目。大量精确的对称,均衡完美的景深,各种华丽的三等分,每个角色都能在银幕正中央大放异彩一段,每个两人对话场景都是悠长而布满张力的重头戏。这哪是电影啊,这是为强迫症专门准备的影像艺术展啊,太享受了!

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对不起,帽子摘了,手举高搜身,画面的神圣感一下子崩溃了,他们典雅自持的仪式感,也跟罗曼蒂克一样,烟消云散了。导演很聪明地没有在这一段多停留,葛优举起双手,字幕也随之出现,一份恍然若失的惆怅溢满了银幕,一个时代终结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你曾叱咤风云还是默默无名,都难逃蝼蚁的命运。

  无论上流还是底层,谁都难逃命运

这不是你经常能在院线看到的华语片,独特的风格使得每个人都难免对此浮想联翩。我去的那一场映后交流,观众发言五花八门,有人说,谈判戏一定有《教父》的灵感,有人称它是一部《花样年华》风格的《美国往事》,还有人指出跟《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相似之处。

至于我,首先想到的是昆汀的《无耻混蛋》(很巧的是看同档期的另一部片也想到了它,但愿不是我太迷恋昆汀的缘故),主要源于拼盘式的卡司构造,以至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次之分。

  本片与同样卡司拼盘的《无耻混蛋》有相似之处

作为卡司头牌戏份丰沛的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在很多重要事件中也是缺席的,另一方面,童子鸡小哥、影后的烂演技丈夫,甚至跟交际花共舞一曲就消失的某客串大牌,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注意力。某一时刻里,他们都是主角。

电影皇后与她的丈夫

林林总总的大小人物,拼出了一幅乱世里的华丽众生相,很多角色的命运是被悬置的,但时代的面貌完整了。映后还聊到了片名的甄选,可惜没轮到发言,否则我一定要说,如果不是《黄金时代》这个片名让人用过了,拿来给这片真是再合适不过呢。

在创作《罗曼蒂克消亡史》剧本的同时,程耳也在写同名小说集。同名小说集收集了七个短篇小说,其中《罗曼蒂克消亡史》、《童子鸡》、《女演员》这三个故事和电影息息相关。电影中有好几段对白,和小说文本一模一样。

在以下对本片的几大疑点解析中,不仅包括小说中的内容,也包括导演的阐释和演员的看法。

  1、陆先生、王老板、张老板真的有历史原型吗?

虽然导演在多次采访中表示,整个故事纯属虚构,但热爱历史的观众也能找到对应的人物。历史上,上海青帮三大巨头分别是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同名小说中,葛优饰演的陆先生,直接写的就是杜先生。马晓伟饰演的老二张先生对应张啸林。而倪大红饰演的王老板,在小说中写的是黄先生,对应的是黄金荣。

有意思的是,倪大红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演的这个角色,写的应该就是这位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这样的人挺难演,没有他的经历记录,但又家喻户晓,这分寸不好把握。”葛优则说,他在拍戏前确实参考了一些资料,但不必把陆先生直接跟杜月笙对应,“只要把陆先生看做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就可以了”。

  2、渡部这个角色是虚构的吗?他为什么放走了陆先生?他对小六有爱吗?

导演表示不单这个人物是绝对虚构,整个故事也是虚构的,因为所有核心事件在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渡部放走陆先生,是因为他知道陆先生会帮他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在一场饭桌戏上,渡部俯身捡起小六的手帕,拍了拍放在桌上。导演说,这个动作是为了和后边的剧情产生联系,但不一定是爱慕,更多的是一种留意。而在车上强奸了小六之后,渡部拿她的手帕擦干净血迹,他犹豫了两秒,最后还是扔了。这犹豫的两秒,说明他对小六动过心。此外,渡部对小六临时起意,不仅因为正好遇上了载有日本兵的军车,还因为看见了她耳朵上的樱花耳环,这两点刺激了他。

  3、小六在片中对陆先生和渡部有感情吗?

小六当上《花好月圆》女主角后,试镜时念了几句台词:“导演,我是怎么死的呢?是自杀呢?还是被别人杀呢?”在庆祝她当上女主角的饭桌上,小六还说了一句:“我可能没死,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活了下来。”这句话是理解这个角色的关键。她先是真花痴,但也有过真感情。小六是大哥王老板的人,陆先生心中对她是有情的,但不能表露。在接受采访时,葛优也说,陆先生对小六确实是有爱的,“反正心里有事儿”。而小六委身于渡部的地下室三年,除了做爱就是吃饭,更多的是求生的本能而不是爱。有一场戏中,小六的眼角默默流下两滴眼泪,那表现了她最后的绝望。

  4、王妈和车夫的身份是什么?

在王妈引荐车夫给陆先生之后,对他有过一番告诫,比如不要东张西望、眼神要活络。从车夫敏捷的身手来看,他的出身并不简单。而王妈在大家庭中有地位,就连戴先生也让她去给吴小姐当说客,说明她的身份也不简单。导演说,如果今后有机会拍续集,会拍关于王妈和车夫的故事。所以不妨大胆猜测,王妈和车夫都是军统派来的人?

  5、小五为什么要去车站杀张先生?

本来陆先生只是交待小五为车夫准备一张通行证,并把枪放到水桶里即可离开。车夫知道会发生命案,因此让小五赶紧走,并不代表他和小五之间有感情,可以说他俩都是陆先生的人。而小五选择留下开枪为陆先生报仇,是因为她爱陆先生。钟欣潼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小五对陆先生是真爱:“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比爱更珍贵。”此外,在小说里,小五在陆先生去香港后为他生过一个儿子,但儿子并不认他。

  6、为什么最后要把渡部的大儿子杀死?

片中,陆先生在吕宋岛盟军战俘营找到渡部是在1945年,渡部的大儿子已经19岁。小说中提到原因之一是陆先生为了逼渡部从战俘营出来,这样才能让小六开枪击毙他。导演在接受采访时则补充说,大儿子已经是成人了,而陆先生的儿子也是被渡部杀死的,两次枪杀的背景音乐也一样,他认为这能够体现战争的荒诞性。

  7、吴小姐和丈夫在电影里的作用是什么?

一是埋下伏笔。电影里吴小姐第一次露面是在戏中戏的默片中。因为丈夫在外拈花惹草,陆先生帮她体面地解决了这件事。这也为后来陆先生帮小六得到《花好月圆》的角色埋下了伏笔。二是调侃当时的电影,吴小姐的历史原型是胡蝶。片中,吴小姐和王妈有一段关于看不看得懂电影的对话:“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而如今21世纪的观众看的正是20世纪的故事。三是启发了陆先生。电影里戴先生让陆先生带吴小姐飞往重庆,吴小姐说在重庆快饿死了:“这里的东西样样都难吃,大概是不喜欢这个地方,所以不喜欢吃这里的东西,喜欢上海,所以喜欢吃上海菜,大概是喜欢什么地方就会喜欢吃哪里的菜。”陆先生听完想起了渡部的日本餐厅,意识到他是间谍。此外,导演认为吴小姐和丈夫的故事代表了片名的字面意思,呈现的是罗曼蒂克从有到无的过程。

  8、童子鸡和妓女这条线是多余的吗?

有影评说童子鸡是年轻时的陆先生,其实并不是。电影里,童子鸡的故事停留在他对霍思燕说:“我养你。”但在小说中,童子鸡其实是活得最久的:“作为这群人中的最长寿者,卒于1968年10月。现在的一切都还只是起点。”导演解释说,电影没有继续讲童子鸡的故事,是因为不想让所有的罗曼蒂克都消失:“我让罗曼蒂克留在片中最小的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不想让电影过于残忍。”霍思燕也补充说:“我救了他,在那个战乱年代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意味着我坏了行规。但我觉得这是浪漫的,罗曼蒂克其实并没有消亡。”

  9、电影里频繁出现的黑猫有什么寓意?

这只黑猫其实什么都知道,它也是影片的视点之一。它不仅知道小六一直被圈养在地下室,也见证了鸿门宴的枪战。一直到渡部出发执行新的任务,小六重新回到地面,小黑才不再出现。导演说,这只猫的演技很好,非常配合:“我们在不开机的情况下一直拍它,大概拍了两个小时的素材。它串起整个故事,知道一切。”

标签:观后感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life/15099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