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发明第一台心脏电子起搏器开始,心脏起搏器就一直是广大心脏病病友的福音。近年,电子起搏器的研发一直在进步,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体积越来越小、电池寿命越来越长、生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等。这些对于电子起搏器的研发来说,都是很大的进步。
但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介绍,电子起搏器始终有其局限性,无论电子起搏器多么趋近人体生理,其对于正常心脏起搏来说,都是一个异位起搏点。而且无论电池寿命有多长,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一生中可能要更换数次起搏器,而且电子起搏器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电磁的干扰。因此,他认为,研发生物起搏器,为患者建立真正正常的生理起搏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在人类正常的生理起搏中,主要是由HCN蛋白发作用于人的心肌,从而引起正常的心脏收缩舒张。
在这个复杂的电生理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心脏激动异常,这种情况就需要装置起搏器。
相对于现在临床常用的电子起搏器来说,生物起搏器的不断研究就是通过生物治疗来恢复HCN蛋白的作用,从而建立正常生理起搏,修复病态起搏。
黄从新指出,生物起搏的核心,在于具有正常起搏功能的窦房结细胞的再生。而窦房结细胞再生需要细胞载体,现在用于研究的细胞载体主要包括成熟的心肌细胞和各种干细胞。
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当中的心脏干细胞是最适合用于生物起搏的细胞载体。通过对干细胞进行HCN蛋白相关的基因修饰,就可以把它移植到我们的窦房结当中,从而产生窦房结样的细胞,用以发放窦房结样的搏动,最终建立正常的生理性起搏。
生物起搏器是值得期待的,但目前还在技术攻关当中。
比如转染方式(一种使细胞获得新的DNA的技术手段),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调控方法,新细胞的形态学鉴定与功能鉴定的方法,新细胞的功能兼容性(起搏、传导、舒缩等),新细胞生命周期与复制。
黄从新教授乐观地表示,不管我们还要用多长的时间来研究,我们都看到了新希望,因为生物起搏器比现在的电子起搏器要好得多。
生物起搏的研究道路还非常漫长,这个过程中,电子起搏器与生物起搏器互相共存,是电子起搏器的补充。但将有一天,生物起搏器最终会取代电子起搏器。
标签: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