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金融危机中国式金融危机中国式金融危机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金融体系所面临的危机。其主要原因是资本流动性过剩,而资本流动性过剩则导致了高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正在膨胀。目录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和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有很大区别。从狭义来说,金融体系就是金融机构及其相互交易关系。但是在中国,金融体系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高度受控、甚至是依附于政府。例如,中国的央行对各商业银行不仅仅有金融手段上的调控关系,还存在行政上的直接管理关系。又比如,在西方财政和货币政策是相互非常独立的,在中国财政政策却常常要求银行的“配套措施”,故实质上也有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后也是非常核心的一点:中国几乎不存在由市场来自主定价的“利率”,也不存在市场自主定价的“汇率”。两者都是受到政府严控的。当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都包含政府的因素。不过在中国,政府的因素格外活跃,可以说扮演着一个核心的角色。考察中国的“金融体系”,从广义来说,就不能局限于金融机构,而必须看到政府的作用。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太大冲击。原因正是中国通过政府对利率、汇率等主要金融变量的严格控制,通过对资金跨境流动的严格管制,人为地挡住了金融海啸。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自身实际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例如,中国的国家财政在过去若干年中多次向银行体系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如果没有上述注资,这次金融危机下中国的银行绝不会那么轻松脱身。又例如,为了控制跨境资金流动,中国政府一直采纳严格的售结汇制度,使得外汇过分向政府手中集中,累积了高达两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45%的庞大外汇储备。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些钱掌握在政府而不是私人手中,基本没有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的炒作,是中国此次避免了在金融危机中遭到巨大的直接损失的主因。但是,从消极方面来说,如此巨量的资金掌握在一个决策中心即政府手中,投向渠道极为单一(其中7000多亿美元是持有美国国债),由于闲置、浪费、汇率波动和投资失败而已经造成的损失,也绝不是个小数字。比较中国和美国在维护金融体系方面的不同做法,可以看出,两国的政策手段,各有千秋,也各有弊端。美国是让金融体系尽可能独立于政府,市场化运作,但是出了大问题之后,政府还是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最终政府花的钱也不少。中国呢,如上所述,政府一直是金融体系的稳定锚,是担负无限责任的买单者,这样固然可以大大提高金融体系抵抗冲击的能力,但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假若中国这种体系出了问题,那就连个收拾残局的人都没有了。因此,中国的金融问题和财政问题是直接关联的。只要中国的财政还能健康稳定下去,金融体系就一定能稳住。反过来说,假若发生中国式金融危机,就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表现为“纯粹金融”的危机,而会表现为财政和金融体系互相拖累的一种恶性困境。编辑本段危机事实上,外界很少有人知道,紧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内部也发生过一场长达4年的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菲律宾、印尼、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纷纷陷入危机中。然而紧邻这些国家和地区、且问题比它们还多的中国,却幸运地避开了这场危机。编辑本段原因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不客气地说:“中国1997年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很简单,就是门关着。”编辑本段后果尽管这种“闭关”政策,让中国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浩劫,但却无法让中国避开自身造成的金融危机。事实上,除了中国承诺人民币不对外贬值之外,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冲击到中国。1997和1998年,中国外贸顺差和外贸出口都是最快的。但到2000年前后,由于以前银行的非市场化运作,中国的银行坏账积累下一大堆,银行不得不走向惜贷,信贷萎缩,钱都贷不出去。1998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4年的通货紧缩,世界上很少有国家会陷入这种长期的通货紧缩状态。在1999年,中国的通胀率是-3%,投资增长率只有5%(中国几十年来的投资的增长率基本上都在30%以上)。众多的情况都表明,中国经济实际上已处于危急状态。编辑本段处理亚洲金融危机后,再经过1998年~2002年国内4年的通货紧缩危机,中国认识到很多问题要彻底解决,必须加快改革。1998年初,中国召开了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决定对国有银行注资2700亿、剥离14000亿不良贷款、严格金融机构的监管、落实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证券公司的监管从人民银行交到证监会,此外成立保监会。同时还关闭了四十多个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撤销农村合作基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地方管理改为垂直中央管理。之后,2002年召开第二届金融工作会议,2007年召开第三届金融工作会议。每一次金融工作会议都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开始一步步的深化。10年改革后,中国金融业绩翻了几倍。贷款余额增长了3倍,存款余额增长了5倍,储蓄增长了10倍,保费收入增长了6.8倍,GDP增长了3倍。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0年,中国经济和金融业都发展飞速,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但是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经济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编辑本段表现形式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黄金时期。近五年来,中国GDP都是以1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贸易则以28%的速度增长。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是支付危机,而“中国式”的危机却恰恰相反。表现形式为“钱太多”。钱太多“钱太多”在经济学上的专业术语叫做“资本流动性过剩”。它现在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学家的口头禅。危机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国外常有人疑问:一个经济不可能总是高涨而不发生危机。中国经济增长近30年了,什么时候发生危机?表现中国“资本流动性过剩”与中国经济、出口和引资增长有关外,也与热钱的流入有很大的关系。热钱,也叫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由于预期人民币升值,热钱正大量流入国内,不断推高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正在膨胀。中国式金融危机原因中国钱太多,不是由于人民的收入太多、储蓄过剩,而是中国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不解决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问题,就难以摆脱现在中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大、外资流入,双顺差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再次增大的循环。这种循环就是造成了中国“钱太多”的最大原因。解决方法面对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政府手中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为货币政策,效果却非常有限。通常制约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提高利率是主要手段。但中国目前的流动性相当大部分是贸易顺差和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引发的,升息甚至会造成套利热钱的进一步涌入。“流动性过剩”已不单单是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而是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必须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要与之配套。[1-2]比如降低企业未分配利润,或者是未分配收入(有些不属于利润,是属于国家的资源收益),降低企业未分配收入在GDP的比重,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重,通过消费拉动经济上涨。
标签: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