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识问问>百科知识>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技术

2025-01-24 17:43:46 编辑:join 浏览量:672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技术

来源:云腾农学院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概述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基本资料

  【中文菌名】:香菇   【中文别名】:花蕈、香信、椎茸、冬菰、厚菇、花菇   【拉丁学名】:Lentinus edodes (Berk.)sing   

【拉丁别名】: Lentinula edodes (Berk.)Pegler.   

【分类】: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海拔高度】:2100-2400米 1、子实体 2、孢子 3、菌丝及锁状联合   我国香菇出口贸易量近10年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目前中国的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位。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区。

形态特征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5-300px,有时可达500px,幼时半球形,后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菱色、浅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鳞片,而边缘常有污白色毛状或絮状鳞片。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细密,具香味。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白色的绒毛,随着生长而消失。菌盖下面有菌幕,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老熟后盖缘反卷,开裂。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常偏生,白色,弯曲,长3-200px,粗 0.5-1.5(2)cm,菌环以下有纤毛状鳞片,纤维质,内部实心。菌环易消失,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至卵圆形,4.5-7×3-4μm,用孢子生殖。双核菌丝有锁状联合。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冬春季生于阔叶树倒木上,群生,散生或单生。   

【分布地区】:河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形态发生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特点

  (1)担孢子的萌发   担孢子萌发时不产生典型的芽管,而是先膨大为原来的2-5倍,孢子沿长轴方向生长,内部出现空泡;在细胞核分裂时,核先拉长,后中部收缩,核膜始终存在。担孢子在培养基上形成单核菌丝。   (2)单核菌丝   条件适宜时,单核菌丝的先端细胞反复分裂,向前伸长。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分裂。单核菌丝不具产生子实体的能力。   (3)双核菌丝   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接合之后,一方细胞内的细胞核迁移到另一方的细胞内,这种现象称为接合或称质配。经质配后,每个细胞中含有两个细胞核的菌丝,称为双核菌丝。香菇的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双核菌丝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大量形成子实体。   (4)子实体分化的程序   当外界具备香菇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条件时,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就进入纽结阶段。最初菌丝互相交织成直径0.5-1.0mm的菌丝团,其后逐渐增大,内部变得很致密,当直径达1-2mm时,成为坚固的菌丝团称为盘状体或原基。以后逐渐分化、膨大而形成商品子实体。   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和典型的担孢子菌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体上由如下9步组成:   (1)担孢萌发;   (2)产生四种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   (3)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通过接合,进行质配;   (4)产生每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的横隔处常明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   (5)在适宜条件下,双核菌丝形成子实体;   (6)在菌褶上,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发育成担子,担子排列成子实层;   (7)在成熟的担孢子中,两个单元核发生融合(核配),形成一个双元核;   (8)担孢子中的双元核进行两次成熟分裂,其中包括一次减数分裂。最后形成4个担孢子;   (9)担孢子弹射后,在萌发过程中,经常发生一次有丝分裂,表明生活史重新开始。

香菇栽培

  栽培史

  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国,至今已有8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于宋朝浙江庆元县龙岩村的农民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栽培法,后扩散全国。经僧人交往传入日本。香菇的砍花栽培源于中国,现行的段木纯菌丝接种栽培则源于日本。至1989年,我国香菇总产首次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香菇生产第一大国。   生长发育条件  (1)温度   在潮湿的状态下,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24℃,最适宜温度24-27℃,但由于木材的保护作用,在气温低于-20℃的高寒山地或高于40℃的低海拔地区,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丝不会死亡。   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实体在5-24℃范围内发育,8-16℃为最适。同一品种,在适宜范围内,较低温度(10-12℃)下子实体发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实,质量好;在高温(20℃以上)上子实体发育快,菌柄长,菌肉薄,质量差。在恒温条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实体。   (2) 水分   在锯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适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种成活率不高,在10%-15%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差。子实体形成期间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气湿度80-90%为宜。   (3) 营养   香菇是一种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菇木和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广泛的碳源,包括单糖类、双糖类和多糖类,糖浓度在1-5%比较好。   ②氮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有机氮和铵态氮,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业硝态氮。在香菇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为好,高浓度的氮会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长阶段,要求较高的碳。   ③矿质元素   除了镁、硫、磷、钾之外,铁、锌、锰同时存在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并有相辅相成的效果。钙和硼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   ④维生素类   香菇菌丝的生长必须吸收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则不需要。适合香菇生长的维生素B1浓度大约是每升培养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丝分泌多种酶类分解木质素、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从菇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矿质元素。   (4) 空气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足够的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   (5) 光线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强度适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研究表明:波长为380-540nm的蓝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没有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香菇原基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   (6) 酸碱度   适于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适于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在段木腐化过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断下降,从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栽培技术

  1、 菇场的设置   (1) 选择场地   采用两场制栽培香菇,在发菌场培养菌丝体,在出菇场架木出菇,更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但我国因场地限制,实际操作多为一场制,即接种至出菇都在同一场地进行。   较好的菇场应是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性的缓坡地。   (2) 清理场地   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荫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于操作管理和场地的通风。   ② 清除场地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以及场外围数米内的腐朽之物,铲除杂菌、害虫孳生地。   ③ 根据地形平整地,开壁人行行通道,清沟排渍等设施。   ④ 自然荫蔽不足时,搭盖荫棚(高2m),或种植、种瓜,以利将来遮荫。   ⑤ 菇场清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虫防蚁,抑制杂菌蔓延。   2、 菇树选择及段木准备   (1) 菇树选择   可以用来栽培香菇的树木不少于200种,绝大多数是属于壳斗科、桦木科和金缕梅科的阔叶树。菇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 不含芳香油物质。   ② 树皮厚薄适中,不易脱离,利于调温调湿,减少杂菌侵染的机率。   ③ 木质适当坚实,边材多,心材少,利于香菇菌丝体充分分解利用。   (2) 树径和树龄   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选用过粗和过细的树木,一般以胸径12-500px较合适,树龄10-25年为宜。   树皮较薄的树,树龄可以大些;树皮较厚的树,树龄可小些。薄皮树出菇快,但产菇菌盖薄,菌肉松泡;厚皮树出菇慢,但产菇质量好。幼龄木心材小,接种后出菇早,所产香菇较薄较小,且菇木易腐,持续产菇年限较短。   (3)段木准备:主要包括砍树、原木干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 适时砍树   提倡叶黄砍树,也即是进入休眠阶段。此时贮存养分最丰富,树皮与木质部结合紧密,搬动时不易脱皮。已经砍伐的菇木称原木。   ② 适当干燥   让原木干燥,实际上是调节段木的含水量,以利于接种后菌丝体定植和生长发育。不同树种的含水量不同,因而干燥的时间也不一致,常以干燥后没有萌芽力为度,或者以接种打洞时树液不渗出为宜,此时的含水量约为40-45%。   ③ 截枝   原木经适当干燥后(当原木截面出现几条短的裂纹时),就应及时剃枝截枝。截枝后的原木称段木。段木长度以1.0-1.2m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处保留3-125px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积,增加感染机会。   

截枝后应尽快用5%新鲜石灰乳涂刷截面,防止杂菌从伤口侵入。

标签:栽培技术,香菇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识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shwenwen.com/article/49130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