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
蚂蚁的力量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许蚂蚁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我带着一个瓶子到土壤里去寻找蚂蚁洞巢。这里的蚂蚁特别多,我随便挖开一个蚂蚁洞,顿时,成千上万只蚂蚁从洞巢里爬出来,乱成一团,但是仔细一看:着些蚂蚁总是守护着“蚂蚁大王”和一些象“米”一样的东西。不大一会儿,它们在蚂蚁的带领下、有规律、有顺序地把“米”抬进了另一个安全洞巢里了,它们不用手,也不用脚搬着“米”走,而是用嘴巴把“米”叼着走。过了一会儿,一些蚂蚁和“米”已经很安全地转移到了另一个安全的洞巢里。
着“米”是什么呢?拿了一粒“米” ,仔细的观察,发现一看:它全身都是白色的,象米一样大小。为了弄个明白,我轻轻地将“米”弄破,“米”里面喷出一点乳白将。我有划破了几个,有的还带着黑点。但是里面都象一只幼蚂蚁。哦!我想:可能蚂蚁也是卵生动物吧!着大概上蚁卵吧!
我把一群蚂蚁和蚁卵放进瓶子里,拿回家放在我家的花盆里,准备再仔细观察蚂蚁卵是这样的温度下变成蚂蚁的。
蚂蚁放在花盆里吵闹一番,便全部都钻进了洞里去,蚂蚁卵也被蚂蚁带下去了,顿时,什么声音都消失了无影无踪了。
从此我发现了蚂蚁是卵生的
童年的发现
[编辑本段]作者:费奥多罗夫著名科学家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公爵的私生子,与托尔斯泰同年(1828)出生。中学毕业后进入敖德萨贵族学校学习。1852年在毕业考时他与一个教员发生激烈辩论,愤而离开学校。从1854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由于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主张不受课本限制,通过直接研究当地的地理、历史和观察星球、进行实地试验获得知识,他常与学校当局发生龃龉,因而频频更换学校。1867年步行到莫斯科。1874年起在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担任管理员,历时25年。1903年去世。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费奥多罗夫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他的博学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知识界口碑载道,甚至使他带上传奇色彩。
更令人惊奇的是费奥多罗夫的哲学思想。这位普通的图书管理员,独树一帜,自成一系,竟然提出一套惊天动地的“调节自然”计划,内容包括驾驭大自然,改造人体,进入宇宙,直至战胜死亡,使先人复活。他把实现这一计划称做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调节自然”的第一步是控制大自然。费奥多罗夫断言,当人尚未成为自然的主宰者时,自然是一股盲目的毁灭性力量,是所有人的共同敌人。一旦它为我们所驾驭,便成了我们的永恒朋友。控制自然的途径有调节气候,控制地球运动、磁力和太阳能,使风、雨为我所用,把太阳系变成生产力。对这一点,托尔斯泰表示赞成。他写道:“关于云的运动,使雨水不回落到海里,而落到需要的地方去,我是一无所知,也从未读到过,不过我想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朝这个方向所做的一切都是好事。这正是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宇宙观的一个运用,对此我过去和现在一向是赞同的,也就是说,这是值得为之努力的事业和全人类的共同事业。”费奥多罗夫认为,在调节自然的过程中,人也应改造自己的机体,包括生理和心理。要运用一切发明创造来寻求“新人体”。这种人彼此之间要有透明度,有合理的营养系统。可以用一些人工器官取代原来的器官。费奥多罗夫提出,人的活动不应囿于一个星球。一个星球上的生活资料是有穷尽的,这样死亡便不可避免。唯一的出路是走出地球,飞向宇宙,获得新的居住点。费奥多罗夫是俄国提出征服宇宙的第一人。苏联“航天学”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年轻时常去鲁缅采夫图书馆,得到费奥多罗夫的多方指点,他后来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就包含着费奥多罗夫的“宇宙哲学”的影响。
战胜死亡,使一代又一代的祖宗复活,是费奥多罗夫计划的最终目标。他称这是道德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的最高使命,最大责任,也是人类的最大幸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唤醒后辈对祖先的爱和道德责任感,要树立对祖先的崇拜,要恢复人类的亲情。在费奥多罗夫的著作中,关于道德与责任的论述占了很大篇幅,这是托尔斯泰最欣赏的,也是最能引起他的共鸣的部分。至于起死回生的具体方法,费奥多罗夫主张从揭开遗传的奥秘着手。他的设想是通过搜集死去的人的原子和微粒来恢复人的躯壳。而思想和意识是物质的属性,有了躯体,意识也就可以恢复。“……人体是一部机器,把机器装配好了,意识就会回到它身上!”
[编辑本段]文章简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文章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编辑本段]《童年的发现》
本文被选为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
全文共有1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然而事情过去三年。一次在“我”为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时,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第13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的过程。先是由梦中飞行?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九个月?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第19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上了六年级,在一次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了讲人的起源、发育和进化,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可能是自己太高兴了吧,居然情不自禁笑出声,遭到了老师的惩罚,被老师罚站在外面。虽然被罚站在外,却使我明白了一个小道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兄弟如手足 女人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补 手足断安可续!
标签: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