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
出自——明朝刘伯温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译文:如何能做到尽善尽美,称心如意呢?不过是在扪心自问的时候,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自古以来为人崇尚,很多名人都引以为座右铭(如林则徐、邹韬奋等),也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人选择“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忧愁无止尽的翻转,用酒精来杀死悲愤,用尼古丁来烟熏真实,以无用的姿态来弥补过失,要知道这些东西非但不能使人清醒,而且只能暴露一个人的本性。
扩展资料: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这样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人意,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要做到于心无愧,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就可以了。
人活在世上,总要与人交往,总要有所活动,总会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的评论。
世界这么大,社会这么复杂,人的修养水平又不相同,不同的人对自己所作所为有着不同的评论和看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不必太在意。但有些人却因此而非知旁数常烦心和苦恼,这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无愧于心”,让人去说吧。
许敬宗是一个有才的人,他博文广识,长于修史,由他倡导的“颂体诗文”对初唐文坛影响颇大。他与房玄龄、杜如晦一起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听到有人对许敬宗的德才有怀疑,就问许敬宗说:“我看大臣之中搭首,只有你德才兼备,但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说:春雨像油一样珍贵,农民喜欢它对庄稼的滋润,但是走路的人却厌恶它在路上产生了启散泥泞,秋天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漂亮的女子喜欢它有明亮的光辉能够用来欣赏,但是盗贼却怨恨它的光辉。
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叹,何况我呢?臣虽然愚昧,但知道凡事不能尽如人愿,但求无愧我心。
许敬宗接着说:我没有山珍海味和好酒来调节别人的口味,因此别人说三道四不能听,即使听了也不能相信。皇帝如果听信类了似的话,无故的大臣就要遭到杀害;作为父亲听了类似的话就会把儿子杀死。
夫妻之间听信了类似的话就要离婚;朋友之间如果听了类似的话就会分手;乡邻之间听了类似的话就会相互疏远;亲戚之间如果听信了类似的话就会断绝来往。堂堂七尺男子汉,需要提防的是三寸不烂之舌,有些人的舌头像龙泉宝剑一样,说出来的话杀人不见血。
唐太宗听后从中悟出了道理,说:“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标签: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