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玉米身上可以用来包粽子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它细长宽大的树叶,二是玉米皮。玉米树叶韧性足,缺点是容易割手,并且上面有毛,所以人们一般会选择玉米皮来包粽子。但玉米皮比较小,包的粽子也小,对包粽子的技术也有要求,所以很少有人用。但不得不说,玉米皮是非常好的粽叶,首先是它独有的玉米清香,在粽叶中独树一帜,别无二家,其次它特别适合包甜粽子,或者是什么都不放的白糯米粽子,煮熟后直接蘸白糖吃,香甜无比,清香四溢。此时正值玉米成熟季,大家可以试试。
槲树叶。槲树叶也是粽叶之中的一个“传奇”,它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类型,在国外使用频率很高,在国内却只有北方少数几个地区在用。槲树叶形状别致,颜值很高,而且6月份的槲树叶有一股浓香,可以晒干保存。经过阳光暴晒之后,再次泡发的槲树叶呈棕黄色,用水煮后包粽子,可令糯米染上一层漂亮的颜色,味道浓厚,非常好吃。但槲树叶很难找,要到山区找。
假蒟叶。假蒟又叫蛤蒌,常生长在竹林边。它的叶片不大,但香味独特,是胡椒科的植物,南方人喜欢用它做调料。有一道美食叫做蛤蒌油饭,就是用它做主要调料。蛤蒌可以算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具有清热、解毒之效。用它包肉粽很合适,蛤蒌叶的清香可以给肉增香,吃起来油而不腻,只是不太好包,而且它不适合包甜粽子。
椰树叶。椰树在我国除了海南较多之外,其他地方种得较少,所以也很少有人知道椰树叶可以包粽子。有人会疑惑,椰树叶的叶片是一条一条的,那么细,怎么包粽子?可能在国内没见过包法,但在东南亚国家,的确有人用椰树叶包粽子。将一条一条的叶片缠绕在馅料上,是可以包好的。一般用它来包甜粽子或者水晶粽。
客家人用来包粽子的香叶是:南方的竹子叶
箬叶,广州人包粽子多用这种叶子。箨叶直立,长三角形或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叶片大,长10-35cm,宽2-5m。
箬叶竹秆秆可作竹筷或毛笔秆,竹叶作粽叶或斗笠和船篷衬垫。原产于中国,分布于华东、华中地区及陕南汉江流域。
好像是用芭蕉树上的叶子来包粽子
农村的楠竹树。,,,
少数民族包粽子会选用竹叶包粽子
少数民族包粽子的树是芭蕉树,用芭蕉叶子包
标签:粽子